发表时间: 2024-11-09 07:00
因为从生理结构来讲,人体的热量大部分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分布的。头部血管丰富,而且头部表面积相对身体比例较大,散热速度快。
如果头部没有做好保暖,身体的热量会快速散失,人就会感觉寒冷。手部分布着较多的神经末梢和血管。在寒冷环境中,手部的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发,但若长时间受冷,可能会导致手部冻伤,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而且手部受冷还会影响手部的灵活性,给日常活动带来不便。脚部处于人体的末端,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长,循环相对较差。同时,脚部也有很多神经梢。
如果脚部保暖不足,会导致全身发冷,因为寒冷的刺激会使脚部血管收缩,减少热量传递,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体温调节。而且脚部受凉后还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所以我们必要时可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
从中医食疗角度讲,冬天外界环境寒冷,人体的阳气内藏,吃温热性食物可以温暖脾胃、补肾助阳,有助于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如吃些羊肉、牛肉等温热性的肉类,它们能帮助人们抵御寒冷,同时可以多喝热汤,像萝卜炖排骨等。
牛肉
羊肉萝卜汤
首先,冬天日照时间短,夜晚时间长,这是自然规律。早睡晚起能顺应自然变化,让身体与自然节律相协调。从中医角度讲,冬天人体阳气内藏,早睡可以帮助养人体阳气,晚起能避免阳气过早外泄。其次,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调节和修复。冬天寒冷,早睡晚起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在温暖的被窝里更好地恢复体力、储存能量,就像给身体“充电”一样。而且,足够的睡眠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可使我们更好地抵御冬天寒冷天气容易引发的感冒、流感等疾病。
睡眠“充电”
一是因为冬天天气寒冷,人体为了减少热量散失,体表血管会收缩。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血管会快速扩张,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而且这种血管的急剧收缩和扩张,可能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来说尤其危险。
心脏部分血管
二是剧烈运动时,人体呼吸频率会加快,在寒冷且干燥的空气中,大量干冷的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黏膜受损,从而容易引发咳嗽、气喘等呼吸道问题。
三是冬天地面状况可能比较复杂,比如有积雪或结冰。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身体难以控制平衡,增加滑倒、摔伤的风险,像跑步时滑倒受伤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如瑜伽、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
瑜伽
太极拳
如果在室外运动,尽量选择阳光充足的时候,比如慢跑、散步等。
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