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29 16:56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寒意渐浓,又到一年送寒衣。民间习俗讲究多,咱可得留点心思。今年的寒衣节正好掐在11月1日这天,听说还是个"危日",这可不得了,得好好聊聊这事儿。
话说这寒衣节可不是啥小节日,跟清明、中元齐名,并称"三大祭祀节"。咱们老祖宗把它安排在霜降时节,这时候昼夜温差大,秋老虎还没完全退场,天气干燥得很。
这寒衣节打从周朝就有了,《诗经》里都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到了宋朝,干脆把这习俗挪到了十月初一。你说咱老祖宗怎么想的?这不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记着孝道嘛!
今年的寒衣节可有点特别。甲辰年、甲戌月、己巳日,听着就不一般。古人把这天叫"危日",虽说是黄道吉日,但这个"危"字可有讲究了。就跟站在悬崖边上似的,虽然风景好,但一不小心可就掉下去了。
老人家们传下来四个"不"字诀,咱们可得牢记:
不早:大清早跑去上坟?那可不成!太阳都没暖和过来呢。俗话说"早清明,晚十一",这寒衣节就得等太阳升起来再说。坟地多在荒郊野外,早晨露重路滑,多危险啊。
不穿:这天可别穿新衣,尤其是红色的。老人家说这是给逝去的亲人送衣裳的日子,咱活人就别抢风头了。而且这天穿新衣,寓意也不太好。
不去:啥地方不能去?那就多了。坟地得挑好时候去,医院最好别去,婚礼也别参加。这天阴气重,去这些地方多少有点不合适。
不吃:讲究人家这天都不吃荤腥,连葱姜蒜都得忌着点。怎么说呢,就当是尊重传统,陪着老人家一起素一天。
你说这些讲究靠谱不靠谱?其实啊,不管信不信,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背后藏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亲人的思念,对传统的坚守。
寒衣节送寒衣,不光是个形式,更是一份孝心。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这些都是迷信,但想想看,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传承?何尝不是一种情感寄托?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这些看似繁琐的传统习俗,是不是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放慢脚步、追思亲人的机会?对此你怎么看?
【文章资料来源:《民间传统节日志》、《中国民俗文化》、《节气养生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