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古代人是如何应对酷暑的?冰饮、空调,这些解暑神器你了解吗?

发表时间: 2023-06-22 07:24

古代人是如何应对酷暑的?冰饮、空调,这些解暑神器你了解吗?

古人如何过夏天?

你可能想象不到

祭祀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

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据记载,公元前7世纪

先民采用土圭测日影

确定了夏至节气的准确时间

夏至也是古代民间

“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

自古就有在夏至之日祭神

以求丰年的习俗

马神之祭

可追溯到周代

《周礼·夏官·校人》曰

“夏祭先牧”

“先牧”即放牧者的祖神

敦煌的先牧之祭是一年两度

即孟夏与仲夏

这也是不同于中原之处

孟夏、仲夏又是水草最为丰美的季节

此时马群入泽,放牧开始

行牧祖之祭显然非常适宜

这也充分反映了

当地百姓对畜牧业的重视

制冰、喝冷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夏,假也⁧,至,极也,

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一天

万物此时的生长都达到极点

至此,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拉开大幕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

在冬季把冰块存到夏天用的意识

他们在寒冬

把冰湖、冰河里的冰块凿下来

放置到冰窖里储存

为减缓冰块融化的速度

人们还会在冰块周围

铺上稻草、树叶等隔热

但当时取冰、存冰非常消耗人力

所以能够享受冰块服务的都是王公贵族

据《周礼》记载

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

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

到了唐朝

冰块才真正普及到老百姓家

唐代人为生产火药而开采硝石

意外发现硝石溶于水后会吸收大量热量

使周围迅速降温

利用这个原理

人们开始“点水成冰”

大大提高了冰块产量

有了充足的冰块

在夏季吃冷食、喝冷饮不再奢侈

大街上卖冰、买冷饮的人多了起来

宋人对吃冰的喜爱‬⁦

在杨万里的《荔枝歌》里

展现得淋漓尽致

“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古人的“冰箱”

青⁨铜冰鉴

《周礼·凌人》记载

“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

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

原来,冰鉴是古人用来冰酒的

尊缶内装酒

鉴、缶壁之间放置冰块

在春夏之季就可以喝到冰爽的酒

这件青铜冰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

也是当时祭祀中的重要礼器

古代版“中央空调”

古代科技尚不发达

刘禹锡在《刘驸马水亭避暑》中

描绘过的自雨亭

凸显科技色彩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亭子傍水而建

利用水车等机械将水引到屋顶

水沿屋檐落下形成水帘

凉水上下循环,带走蒸腾暑气

降暑的同时形成独特的景观

除了自雨亭

唐朝还发明了著名的含凉殿

含凉殿内外设置了许多水车

流水冲击扇叶转动

冰凉的水汽和冷风被送入殿内

堪称那个时代的“中央空调”

瓷枕

古人日常生活中

还有扇子、瓷枕等清凉神器

北宋诗人张耒

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中写道:

“巩人作瓷坚而青,故人送我消炎蒸。

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李清照《醉花阴》词中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这些诗词清楚地表明

瓷枕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寝具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唐】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从阴阳流转

追求万物和谐平衡的自然时间节点

到祭祀神灵

弘扬民族信仰的人文节日

夏至写满了人们

对多彩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来源: 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