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浮漂,钓鱼更轻松:如何挑选一款好的浮漂?

发表时间: 2022-04-29 21:54

大部分钓鱼人垂钓了一定年头后,都会对浮漂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些钓友直接开始收藏起了一些限量的浮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浮漂称得上是一支好漂呢?今天就从五个方面去解析一支好漂应该拥有哪些性能,感兴趣的钓友关注收藏!


吃铅比

目前市面大部分在售浮漂都不会准确标注浮漂的吃铅比例,这个数值需要通过详情页浮漂的自重以及吃铅量换算出来。那吃铅比代表什么呢?一定程度上吃铅比越大代表了一款浮漂的灵敏度越高,而吃铅比小则意味着浮漂自重大,剩余浮力小而导致灵敏度较差。

那吃铅比高的浮漂能为垂钓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呢?

首先就是在垂钓中小个体的鱼时,浮漂的出口信号更大、更准确,尤其是冬季垂钓小鲫鱼时,一款合适吃铅比的浮漂带来的信号往往更真实可靠

其次就是调钓,两支吃铅量相同的浮漂,用同样大小的线组鱼钩调五目钓三目,如果在自重不同的情况下,自重轻的那支浮漂在水底的状态更接近你想调钓的状态。

漂型

影响浮漂灵敏度的还有浮漂的漂型,大致上浮漂分为枣核型、梭型、长身型,不同漂型的浮漂对应不同的场景,接下来看看它们各自不同的性能。

枣核型的浮漂堪称万能漂,不同的水情鱼情它都有用武之地,而它最突出性能的则是行程稳定、抗风浪抗走水、翻身较慢,由于枣核型的漂多是长脚长尾的设计,因此它特别适合打行程,更慢的下降速度更容易吸引一些中上层、中下层的鱼种

梭型的浮漂属于万金油型,漂脚、漂尾、漂身比例大致相同,它拥有着底钓的性能,同时还能兼顾一点行程,许多玩黑坑的钓友特别喜欢使用这种浮漂。

长身型的漂以底钓为主,漂脚较短漂身较长,更短的漂脚能让它快速翻身,更小的横截面则让它快速到底,此类漂针对鲫鱼鲤鱼等底层鱼种效果更好,同时能更好的规避小杂鱼。

同心度

同心度是一款浮漂的重要指标,当下大多数浮漂的漂尾和漂脚都是分别嵌入漂身,由于不是一根整体的碳棒,一些生产工艺不好的浮漂在漂脚和漂尾连接处同心度就差,这样的浮漂出口不清晰,入水时还伴有抖动的情况。

漆水

都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而有的浮漂漂尾的漆水较差,常常会出现看漂不清晰,看久了刺眼等特征,而这样的浮漂往往在用手摸漂尾时会有明显的粗糙感,好的漂尾搭配好的荧光漆不仅明亮顺滑,而且看久了也不会觉得刺眼,当然了影响视觉的还有水的颜色、阴天、逆光等客观原因。

漂身的漆水同样重要,针对像芦苇、孔雀羽、巴尔衫木材质时更好的漆水工艺决定了浮漂会不会吃水,吃水多严重等,较差的浮漂底漆上得次数比较少,打磨也不精致,垂钓没一会儿浮漂就会出现吃水的情况。

脚径

浮漂的脚径大小是大部分钓鱼人都不会去注意的一个数据,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漂型的浮漂对应不同大小的脚径,这里以2克吃铅量为参考,那么三个不同漂型在2克吃铅量下应该分别对应多大的脚径呢?

枣核漂的脚径不宜超过0.9mm

长身漂的脚径不宜低于1.0mm

梭型漂的脚径不宜超过1.0mm

这个数据很有趣,这是我用了很多浮漂后对比出来,枣核型的浮漂脚径小入水翻身慢,同理长身底钓漂漂脚短,要达到快速翻身入水的目的则需要加大脚径,而梭型漂恰好是在它两中间气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