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秋日雅联:风起花落间的诗意盎然

发表时间: 2024-07-05 00:00

秋日雅联:风起花落间的诗意盎然

欢迎来到霜农闲侃侃的专栏!如您喜欢本作品,请评论、点赞、收藏,以便相互交流学习,感谢您的支持!

文案:霜农闲侃侃

编辑:霜农闲侃侃





雅致的对联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同时也需注意创新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了解对联的规则与原则,方能对出自己满意的辞句。

一、秋风无意惊花落

1、节奏、框架、押韵

(1)、秋风(名词) / 无意(名词) /惊(动词) 花落(名词)

(2)、(平平平仄平平仄)

2、意境意蕴

秋风拂去了盛夏积淀的浮躁与荒芜的尘嚣,轻嗅一捧落叶凋零的芬芳,黄金色的飘叶,纷纷洒洒‬,化为明朝的春泥。

(1)、乱红如雨花间住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宋·秦观《点绛唇》

起笔把读者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这儿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在醉乡,且是信流而行,这眼前一片山花烂漫的世界当是个偶然发现。又似乎是一个好梦。一种愉悦的心情也就见于如此平淡的语言之外。同时而起的,却又有一阵深切的遗憾:“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却勾勒出一幅“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一样的“销魂”的黄昏景象。“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之感。紧接一句“山无数”,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在的联络。值此迷惘之际,忽然风起,“乱红如雨”的萧飒景象扑朔迷离。

(2)、黄花不逐秋光老

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不用泛瑶觞,花先着酒香。

——宋 佚名 《菩萨蛮.秋风扫尽闲花草》

秋风扫过,许多花草凋零,但唯独黄色的菊花却傲然挺立,不畏秋光,不随它老去。试着把菊​花插在发钗上,让这钗头占据了整个秋天的风情。插花的人有意与这秋日的菊花一同年年陶醉。不必再举起那瑶池的酒杯,这菊花本身就已经散发着酒般的香气。

尽管秋风使许多花草凋零,但菊花却在这萧瑟的秋光中独树一帜,成为了秋天的主角。词人将菊花插在发钗上,既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也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深深喜爱。同时,通过“不用泛瑶觞,花先着酒香”这样的句子,词人巧妙地将菊花的香气与酒香融合在一起,使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秋意和醉人的酒香

二、⁠春水有心润杏红

1、节奏、框架、押韵

(1)、春水(名词) / 有心(名词) /润(动词)杏红(名词)

(2)、(平仄平平仄仄平)

2、意境意蕴——沾衣欲湿杏花雨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 释志南 《绝句》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三、结语
秋风无意,春水多情。景本客观之物,情乃主观之发。秋叶之落,已成春花之养分。正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友们有何高对,请赐墨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