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身残志坚的王洪军:葫芦雕刻成人生——从葫芦点灯到照亮前路

发表时间: 2024-11-04 13:55

身残志坚的王洪军:葫芦雕刻成人生——从葫芦点灯到照亮前路

精心雕刻

作品《招财进宝

居民在爱心小屋参观王洪军作品

□文"图本报记者马乐董天力本报通讯员王海霞邹超

“闲来几句渔樵话,困来一枕葫芦架。”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美好的寓意。在禹城市,有这样一位葫芦雕刻手艺人,他二十余载身陷轮椅,却用双手坚持创作;他不断经历磨难坎坷,却依然相信美好,传递希望。他的名字叫王洪军。

10月24日,在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记者见到王洪军时,他刚刚摇着轮椅赶集回家,卖出了几个葫芦手把件。稍作休息,他便一头扎进工作室,抱起桌上半米高的葫芦抵在腹部,拿起刻刀继续未完的创作。刻刀飞舞之间图案跃然浮现,一个普通的葫芦仿佛有了生命。

遭遇意外,落下终身残疾

王洪军1980年出生在东北,父母都是农民,有一个姐姐。3岁时,一家四口从东北回到了老家十里望回族镇店子村。在王洪军的印象中,家里的生活一直很难,年幼的他总是盼着快快长大,能为父母撑起一片天。

初中毕业后,王洪军跟着同村的亲友一起到工地上当小工。那时他身高1米7,体重只有60公斤,挖地基、搬砖、和灰……瘦小的他干起沉重的体力活十分吃力,但依然咬牙坚持,一个月300多元的工资全部交给父母补贴家用。19岁时凭借自己的努力盖起了5间瓦房。

意外发生在王洪军20岁那一年。他和工友在架设电线杆时遭遇事故,两人一起掉落并被倾倒的线杆砸中,工友当场死亡,王洪军虽保住了一条命,但胸椎、腰椎重伤,腰部以下瘫痪。

出院回家后,王洪军想了很多,他抱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明明勤勤恳恳,却要遭遇这样的不幸;他埋怨自己无能,还没让父母享福却先成了他们的负担。王洪军不甘心,到处求医问药。他听说中医针灸对自己的病情有所帮助,为了省钱,每天由母亲骑三轮车拉着他到离家3公里以外的诊所治疗。那里针灸一次只要3元,但因为前期住院花光了积蓄,有时连这些钱都拿不出。

诊所医生赵雅妮看出了他的窘迫,诊疗费能免就免,还经常与王洪军聊天,鼓励他不要轻言放弃、乐观面对生活。久而久之,两人感情越来越好,于2002年喜结连理。

传递美好,自学葫芦雕刻

结婚以后,王洪军觉得一切都有了盼头。他用轮椅代步出门打零工,风雨无阻。妻子心疼他,他却说:“我要靠双手给你一个幸福的家。”

2012年,王洪军患上败血症。病情迅速恶化,全身水肿,肺部感染,很快陷入昏迷。赵雅妮带着女儿,一直陪在他身边寸步不离。“我是学医的,知道他这种情况输白蛋白可能有用。300元一支的药剂,一天要4支。有钱我去买,没钱就去赊。”赵雅妮回忆,当时有人看她实在太难了劝她放弃,她却说:“就算有一线希望,我也要抓住。”在赵雅妮不懈坚持下,昏迷5天后,王洪军恢复了意识,病情逐渐好转,病友们都感叹这是个奇迹。

王洪军感激妻子的付出,身体恢复后更加努力生活。2017年,禹城市残联举办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鼓励残疾人学习技能。王洪军前往,接触到了葫芦雕刻。一件件精巧的葫芦雕刻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葫芦寓意很好,我想将这份美好传递。”回家后他找来葫芦,通过上网搜索,开始自学。制作一个葫芦工艺品需要选型、配图、起稿、雕刻等步骤,不同于木工雕刻,葫芦皮薄且软,刻画时需把握好力度,力道轻了刻不到位,重了易出败笔,稍不留神就前功尽弃。没有老师指点,王洪军只能自己摸索。刚开始时,他每天抱着葫芦,深一刀浅一刀地找感觉,经常一练就是大半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王洪军“上道”了。“力道掌控完全在于感觉和经验,只能靠日复一日地练,功夫到了,手感就有了。”王洪军说。那时,禹城市刚刚成立了一家葫芦雕刻工作室,王洪军前去应聘,负责人给他出了一道考题——在葫芦上雕刻花开富贵图案。图案复杂,难度较大,王洪军用3天时间“交了卷”,精湛的手艺得到了对方的认可。他顺利入职,不仅负责产品制作,还兼任讲师帮助工作室培训学徒,一个月能赚4000多元。

发光发热,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2019年,由于身体原因王洪军离职回家。在妻子的鼓励下,他继续葫芦雕刻创作,还开通了快手和抖音账号,不但打通了销售渠道,还积累了不少粉丝。

雕刻葫芦时,王洪军格外注重依形造景,每个都别具风格。他告诉记者,一件作品从打底稿到细节处理,大约需要刻十几万刀甚至几十万刀。“雕刻葫芦要有耐心,经常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像那种带浮雕的复杂图案,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王洪军要求自己雕刻每一件作品都精益求精,每一刀都不留遗憾。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有人将葫芦做成了葫芦灯,便开始着手研究。打皮、留膜、拼合……一个个复杂的工序被王洪军攻克,当精美的葫芦灯亮起时,光线从雕刻的花纹中投射出来,影影绰绰,别有韵味,受到了一致好评,订单也纷至沓来。他大受鼓舞,除了葫芦雕刻,还尝试将废旧酒瓶改造成工艺品。2021年,禹城市举办首届乡村振兴技艺技能大赛,王洪军获得传统手工艺制作三等奖。2022年,他的葫芦雕刻作品《福禄寿喜》《虎年大吉》《家和万事兴》等入选“魅力黄河善行德州德州市残疾人文创艺术作品展。

今年以来,禹城市在14个社区建设了31处“社区微业·惠残爱心小屋”,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在距离王洪军家不足100米的上禹周源小区,禹城市残联专门为他打造了一间残疾人葫芦雕刻培训服务基地,他不但可以在这里进行创作,也能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其中宣传展示。通过居民口口相传,越来越多人登门购买。

“家有黄金万两,不如一技傍身”,王洪军深知这个道理。他的手机里有5个残疾人互助群,大家经常在里面相互鼓励。得知他的经历,不少残疾人前来学习,他都倾囊相授。

“残疾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绊脚石。要有一个正确的努力方向,这样才能坚强起来,就像我的葫芦灯一样,发光发热,温暖自己,照亮别人。”王洪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