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资治通鉴》中的深意在《毛选》思维下解读

发表时间: 2024-07-23 19:05

《资治通鉴》中的深意在《毛选》思维下解读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教员有这样一句话: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区分对象,分别对待,是教员看人的思维。

用这个思维看历史,我们能发现一些新东西。

比如说,下面的事。

(一)史料故事

资治通鉴》汉纪

高帝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

十一月,刘邦召集各个县的父老、豪杰,对大家说:

“父老乡亲已经忍受了秦国法律很久了。我与诸侯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现在,我即将成为你们的王。现在跟大家约法,就三条:杀人的要处死,伤害他人和盗窃的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除了这三条,之前秦国的所有法律我们都废除。

所有的官吏,职位都不作变动。

我们到这里来,是为民除害,而不是来掠夺的,请不要害怕。我之所以还军霸上,也是为了等其他诸侯将领来,一起制定法律,让人民过上安稳的生活。”

说完,刘邦派人联合秦国的官吏,到各县、乡、村去广泛宣传这个新的法令。

秦国的百姓听了都非常高兴,纷纷拿着牛羊肉和酒来送给刘邦的士兵们。

刘邦坚决推辞:“军队粮食充足,什么都不缺,不想给大家添麻烦。”

秦国的百姓更开心,唯恐刘邦不当秦王

(二)解析

刘邦进入关中,仅仅通过约法三章,关中迅速就稳定了,为什么呢?

大秦灭亡后,关中主要有两拨人。

刘邦集团(可能是张良,也可能是萧何)看清了这一点,分别进行了慰问。

第一拨人,就是真正的老百姓

杀人的处死,伤害他人和盗窃的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三条,就是专门面向他们的。

其实,秦法本来不苦。

从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到公元前207年大秦灭亡,在秦法的统治下,秦国人已经生活了大约150年,他们早已经习惯了。

变化,出现在嬴政扫六国之后,到了秦二世时,律法更为严苛。

但凡不小心犯点事,你就悲剧了,将获得一个新身份:刑徒。

秦始皇陵的72万刑徒,就是这么来的。

此外,大秦还有繁重的徭役,征兵分为4个梯队。

第一梯队,先征被贬的官员、上门女婿和市场商贩。

第二梯队,是曾当过上门女婿、市场商贩的。

第三梯队,是祖父母、父母曾经当过上门女婿、市场商贩的。

第四梯队,实在没人可征了,就征每个巷子住左边的人。

可以看出,到了大秦最后那几年,律法确实严苛。

所以刘邦简单的三条律法,收买了普通老百姓的人。

刘邦收买的第二拨人,是关中的豪强。

所谓的关中父老,其实就是关中当地的豪门贵族。

对于这部分人,刘邦专门有一条:所有的官吏,职位都不作变动

正是这条,赢得了豪强的支持。

刘邦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些豪门虽然人数少,但代表着地方的实际控制力。

刘邦这条的实际意思,是跟他们达成了默契:不破坏现有的秩序,也不侵犯他们的利益。

这样一来,刘邦与关中豪门迅速结成了联盟,而这个联盟在后来成为了刘邦稳定关中,乃至夺取天下的重要基石。

在古代,“皇权不下县”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

国家的管理,只能到达县城这一级,县城以下的地方事务,更多的是依赖于地方自治。

其实很好理解。

皇帝管理天下唯一的目的,就是收税、征丁,朝廷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围绕着这两点来的。

怎么有效率怎么来。

皇权下渗后要养活很多办事的,收租可能500万,扣了这帮人的工资还有其他,最后一算,朝廷只拿到200万。

如果交给当地的豪强,虽然他们会私吞200万,但交上来的300万,还是比200万多。

这么一权衡利弊,朝廷就放弃了这部分权力,交给基层自治。

所以,皇权没必要渗透到县级,只需要派税务代理商下乡执行任务就可以了。

不仅在中国古代如此,所有古代的农业文明,包括印度土耳其埃及以及两伊文明,模式都大差不差。

基层的事情很多,又很杂。

对朝廷来说,调解农村贫困百姓之间的纠纷,既费力又不讨好,自然不愿意做这样的事。

除非,他们的利益受到威胁,比如说出现大规模的田地或水源纠纷,威胁到了税收基础。

这就是“皇权不下县”的基本逻辑。

聊回到“约法三章”。

朝廷和地方的这种关系,也为刘邦与关中豪门的结盟,提供了土壤。

关中豪门很清楚,跟刘邦合作可以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而刘邦也知道这点,他需要借助豪门的力量,确保后勤。

正是这层关系,让刘邦有了赌资。

即便是被项羽击败了无数次,但仍有继续上桌的资本。

赢得当地豪强的支持,给他们实际利益,是刘邦得关中的关键。

至于约法三章的内容,只是老百姓美好的希望罢了。

说白了,就是刘邦得民心的政治秀。

为什么?

因为约法三章,实际就维持了几个月,直到项羽进关。

后来刘邦还定三秦,有没有继续用约法三章?

没有。

萧何继续用秦法治理关中,只是换了个名头。

甚至后来,连老弱都被征上了战场。

不过,有一条倒是一直没变:所有的官吏,职位都不作变动。

也就是说,刘邦继续保护当地豪强们的权力。

这才是真相。

写在最后:

就结果看,刘邦的“约法三章”,本质是一场政治表演,目的是快速稳定局势,收拢民心。

因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这3条法律有根本性的改善。

繁重的徭役、严苛的律法,该有的还是有。

谁来当王,结果都是一样的。

关于作者:

周亦见,微信公众号“周亦见圈子”,欢迎各位关注,送你一本价值500元的《资治通鉴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