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白俄难民在中国:一段跨越百年的历史记忆

发表时间: 2024-07-23 19:34

白俄难民在中国:一段跨越百年的历史记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回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我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民族群​体,他们有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但实际上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这就是久负盛名的"俄罗斯族"。

这些人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白俄人"。他们大多是因为各种原因,从俄罗斯迁徙到了中国境内,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谋生。

尽管最初的处境并不乐观,但经过漫长的融合,他们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甚至能够流利⁤地说汉语,认定自己就是中华儿女。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些"白俄人"一直被称为"归化族"。这个称呼似乎带有一些贬义,毕竟他们大多从事一些不太光彩的勾当。

但是在抗日战争的洗礼之后,这些人终于和中国人民站在了同一战线,彻底融入了大家庭。于是,他们的族称也正式变更为"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人并不仅仅包括这批特殊的"白俄人"群体。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实际上,在中国的版图上,生活着来自不同时期的各类斯拉夫移民。他们或许有着或多或少的俄罗斯血统,但更重要的是,如今他们一直生活在中华大地上。

其实当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政府也给了这些俄罗斯族人一个重要的选择机会。

既然与中国已经建立了友好关系,那么他们如果愿意回到自己的祖国,苏联政府是欢迎的。但事实证明,很多人宁愿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那么这些俄罗斯族人,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上世纪苏联政权的成立,使得原本在俄罗斯享有特权的贵族阶层深感不满。他们之前的生活优渥安康,如今却被剥夺了原有的一切。

不过,反对苏联政权的人并非仅限于贵族,还有许多其他无法接受新政权的人。这些人遭到了苏联政府的无情打压,生活顿时陷入了彻底的颠沛流离。

为了抗击苏联政府,这些不甘心的人很快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抗势力,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白军"。

他们试图推翻苏联政权,重新夺回曾经的地位和特权。然而,即便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白军却依旧难敌苏联政府的猛烈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们节节败退,最终彻底失利。

白军的失利并没有让他们就此服从于苏联政权。相反,他们直接离开了俄罗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不愿沦为苏联政府手下的"‭鱼肉",宁可冒着生命危险逃离家园。

这些逃亡者最终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或许是因为对这片土地较为熟悉,亦或是中国的地理位置更加有利于逃脱。

总之大批白俄难民一涌而来,有的人直接从俄⁢罗斯逃到中国,有的人则先前往其他国家,再转移至中国。

据统计,仅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就有近20万白俄难民涌入中国。

当然,并非所有逃亡者都是真正的普通百姓。其中有一部分实际上是伪装成难民的白军分子,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中国重新集结力量,发动反攻。这样的人物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谢苗诺夫

谢苗诺夫原本就是白军中的重要人物,他来到中国后并没有安分下来,而是选择与日本人勾结,妄图借助外国势力重拾失去的地位。

令人不安的是,在谢苗诺夫的带领下,这些伪装成难民的白军分子很快就获得了不少同路人的响应。

然而,谢苗诺夫的这一阴谋并没有逃过苏联政府的法眼。在与日本人合作不久后,苏‭联政府迅速出手,一举粉碎了这个危险分子的计划。

谢苗诺夫及其部下无一幸免,全部被苏联政府抓捕归案,白军在中国的反攻前景也因此宣告破裂。

与白军分子的悲惨下场不同,那些真正的白俄难民在抵达中国后,首先将目光集中在了上海那个时候,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自然成为许多难民的首选落脚之地。

不过,当这些难民抵达上海时,却遭到了当地政府的冷遇。上海政府顾虑到这些难民一旦进入城中,不仅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很可能会引发动荡与暴力事件。因此,他们明确拒绝让这些难民上岸,只能寄居在码头‍的船只上。

这种冷落使得这批难民陷入了绝境。他们一次次与上海政府交涉、妥协,最终只勉强获得了1200人的上岸许可。此后又有更多的难民抵达,上海政府不愿再收留过多,甚至还对新到的难民颇有微词。

在无法得到上海政府的接纳后,这些白俄难民别无选择,只能采取偷渡的方式进入上海。经过一番艰辛,总算有3000多名难民顺利进入了这座⁨城市。

不过,即便最终成功入住上海,这些白俄难民的生活也并未因此而轻松。

当地居民对他们持有深深的排斥和抵制情绪,认为这些难民的涌入抢夺了本就不多的工作机会。因此,这些难民只能勉强谋生于最底层的工作中,生活境遇堪称艰辛。

尽管历经重重磨难,但这些白俄难民终究没有放弃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寻找新的生机。他们明白,在革命动荡的年代里,这样的遭遇已经算是相当幸运了。与之前在俄罗斯面临的命运相比,至少在这里他们还能谋求一线生存的希望。因此,他们选择留在了这里,发展壮大。

我国境内如今生活着约1.6万俄罗
斯族人。这些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东北地区,而东北地区的俄罗斯族人数量最多。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这一带的气候环境与俄罗斯颇为相似。

尽管他们的血缘源自俄罗斯,但这些族人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土化进程。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使用汉语或维语进行日常交流,只有少部分生活在内蒙古地区的俄罗斯族人还保留着使用俄语的习惯。

不过,即便如此,在与其他民族群体交流时,他们也会主动切换到通用的汉语。

在宗教信仰方面,这些俄罗斯族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的人依旧信奉着东正教,但也有不少人改信了其他宗教,甚至干脆放弃了宗教信仰,选择成为无神论者。

毕竟,在我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信仰的人群一向占据主导地位。

除了在文化和宗教信仰上融入了本土特色,这些俄罗斯族人在日常生活习惯上也与普通汉族人没有太大区别。在与他们接触时,我们通常感受不到明显的隔阂感。

正因为如此,当你遇到一个长相像极了俄罗斯人的陌生人时,也不要轻易下定论,认为他一定是外国人。但其实他们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同样热爱着这片沃土。

我国俄罗斯族群的这种本土化特点,让他们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他们虽然血⁤统来⁧自俄罗斯,但如今已经成为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为这片国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关于20万白俄难民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