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09 11:52
丁綍庭以前是乳山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他并非是对历史有贡献或功成名就之人,而是以恶名于乡里著称。他是旧社会地主、恶霸、军阀、官僚,四位一体极其凶恶的一个代表。
丁綍庭是原山东省牟平县上册乡(现乳山市大孤山镇)上册村人,1897年11月出 生,又名丁九龄。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父丁允鉴,人称七和尚,是当地的大地主,家里占有一千余亩土地,母亲人称七婆子,是当地有名的大恶霸,解放后乳山宣传组织专门编大鼓书唱母豺狼七婆子的罪行,丁綍庭8岁入私塾,16岁考入牟平县立高等中学,1920年于北京中国大学专门法科毕业。
1920年,丁綍庭投靠军阀张作霖的东北军,从上尉连长直到上校参谋处长兼任自卫团团长、直鲁联军第14军1师师长。1931年11月任山西军阀孙殿英部第41军40师117旅少将旅长盗(掘康熙陵墓此部所为)。1933年2月参加长城抗战,战后任第41军117师师长。1934年3月,到北平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北平分会参议和冀察绥靖公署参议。
1937年 "七七"事变后,丁綍庭弃政回到原籍,在今乳山育黎一带成立游击队。后与文登县县长兼民团大队长丛镜月部合并,拥兵2000多人。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授予别动总队第四十六支队司令,丛镜月任副司令。
1938年2月3日侵占烟台,胶东沦为日军占领区。原国民党烟台特区专员张奎文及其守军弃城而逃,日军遂将烟台特区改称烟台市,并成立“胶东善后委员公署”和烟台市公署,委任张华南为伪烟台市市长。
丁部被改编为山东省第七保安旅,丁綍庭任旅长兼第七挺进队西路指挥。山东省保安部队归省府沈鸿烈指挥。
1939年7月,他加入国民党。
1940年9月,丁綍庭又转入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部,成了鲁苏战区游击第5纵队司令,辖第13、14支队。丁綍庭是东北军出身,于学忠不仅是东北军,而且是山东蓬莱县于家庄人。
丁綍庭自盘踞乳山以来,明里打着抗日的招牌欺骗人民,拉丁征夫,暗里与日伪军勾结联络反共。与伪政权相互勾结疯狂"扫荡"抗日根据地,制造了一桩桩起惨案和流血事件。在当地民众的深恶痛绝下,八路军把丁部作为严重打击的对象。
1940年,丁綍庭为配合日军大"扫荡",亲自率兵1500多人移防胡八庄。被八路军东海独立团、胶东军区和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包围,被歼上千人后,逃回老巢黄村。此战八路军五支队二团政委蔡雍泉不幸牺牲。
1941年加入“抗八联军”(主要是对抗八路军。以赵保原为主,包括郑维屏、丛镜月、王兴仁、丁綍庭、秦毓堂、苗占魁、安廷庚等部)。六月袭扰育黎第一郑姓大村-由古村,原来他听说有一位八路军区长要在此开会,并有大批共产党员参加。实际丁部去了以后,并没有发现有区长开会,于是就烧毁学校和乡公所,抓捕群众20余人,逼迫在其军械所做苦力,并抢劫粮食1万多斤。
1942年1月包围大虎岚村,逮捕抗日工作人员及群众57人,其中22人被活埋。4月配合驻水道据点的日、伪军偷袭驻日照庄的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领导机关。又在归仁村烧毁民房1800余间,拉走牲畜240余头,抢劫破坏各种财物无数,杀害群众1人,制造了有名的火烧归仁村惨案,后来在共产党领导下,归仁村逐渐恢复平静生活,建起家园。至今村里仍有一座村民树立了逾八十载的石碑,上面刻着4个大字“群众翻身”。
1942年4月,丁綍庭为抢占地盘,令其十四支队队长匡玉洲率部进驻海阳所。被八路军歼灭五百余人。
1942年6月上旬, 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包围了驻黄村之丁部。 7月14日发起总攻,战斗持续至7月18日,丁与副司令匡玉洲率部1000余人突围逃至秦毓堂部腾甲庄据点。此战丁部被歼400余人。
1942年7月17日,丁綍庭弃据点率残部逃至腾甲庄,与另一股顽固派秦毓堂二团合兵一起。9月9日拂晓,东海军分区部队在主力十七团配合下攻下腾甲庄,共毙敌俘敌2000余人。
1942年10月,丁被任命为山东省第7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八年抗战期间,据不完全粗略统计,丁綍庭及其部下屠杀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抗日群众196人,(待考)逮捕关押656人。
1945年日军投降后,丁与原山东省第13区保安司令赵保原一起逃往即墨、青岛。丁綍庭在青岛任国民党青岛市参议及牟平同乡会理事长。
1947年10月1日,在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时,国民党整编二十五师占领烟台。丁綍庭手持委任状,随军到烟台任国民党烟台市市长。
在任期间,丁部及还乡团枪杀共产党员,巧取豪夺,大量发放不值钱的蒋伪币,使物价暴涨。当年报纸记载,丁綍庭初任市长时,黄金由原来每两300万元涨到每两1.4亿元;玉米每市斤由1500元涨到19.5万元。他还实行新的保甲制,实行五家连保,一家犯法,五家问罪。
编者的太姥爷和太姥姥(姥姥的养父母)原来在烟台市生活,太姥爷拉黄包车,是人力车夫。太姥姥在纺织厂做纺织女工。一起在烟台照顾父母,就是因为丁綍庭暴政,使烟台兵荒马乱,实属在烟台呆不下去了。因此,寻了一个算命的人,算命的人给他们指了一条路,说下南乡有财发。这个南乡是牟平南乡,也就是现在的乳山大部。当时太姥姥拎着包袱,太姥爷推着木车,把二老生生推了来。因为当时乳山地区已经成立了解放区,相对民生安稳。一路上一家人兜兜转转,走走停停,要着饭来的,一直到育黎才驻足,并对育黎乡申请,到其治下的东横道口村落脚定居。
东横道口村实际自古并不太富裕,是一个郑姓的小宗族村,解放初只有60余户,太姥姥之所以选了东口村,她说我看这个村道路平坦瓦房多,基本没有草房,一路上其他村都是草房多,瓦房少,因而感觉这个村应该富裕些,所以选的这个村。当时姥爷的父亲是村支部书记,因当时村里没有够评定为地主成分的人家,只有几户富农,接到上级指示,在原来土改计划中,把本村富农郑吉水的三间客厅,分给他二人,二人在村里生活养育了一个女儿,不幸女儿夭折。1950年冬,太姥爷打在沟留家村做工的本村石匠听说,他们村的村干部,因为家口大,生活困难,生了一个女儿,但其妻子出走,养活不起,因此传出话来,谁能好好养活,送人分毫不取,不然只能活埋。太姥爷听了于心不忍,因此向太姥姥商量,咱们把这孩子要了,太姥姥认为自己命硬,是自己把孩子克死了,不敢再去害别人的孩子。太姥爷则说不定,这孩子就是我们的福,劝告太姥姥回心转意,二人步行十余里到了沟留家,这样才把当时刚下地一个多月的姥姥抱了回来,慢慢的家里生活好了起来,后来姥姥去认亲又和姥爷结婚,有了母亲和姨母,当然这前后之间还有很多故事,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细讲。但是我们从这个故事可以想到当时丁部的暴政是多么严重,使二位老人从烟台逃往了乡下避难。
后来,在胶东保卫战快结束时,国民党军已显败象。丁綍庭自知烟台危在旦夕,弃市长之位携家眷逃往青岛。后又潜入上海。1951年镇压反革命时,丁以打石头为名窜至包头、兰州等地。9月,丁綍庭从兰州又回到上海隐匿。
1951年12月18日,丁綍庭在上海被公安机关缉捕归案。1952年12月期间,丁綍庭的公审大会分别在冯家、育黎、黄村召开,罪恶的丁綍庭及其部下,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我国时的汉奸。不仅对乳山人民造成的血债罄竹难书,也对党和整个胶东地区的人民,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12月17日,在乳山县黄村公审后,十恶不赦的丁綍庭被当众枪决!
(编者注,本文是乳山市大孤山镇刘贵祯同志搜集资料撰文,编者在内容上做了多处补充和修正,转发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