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功夫茶的世界:茶具、泡茶仪式一次全解析

发表时间: 2020-05-01 18:19

功夫茶的世界:茶具、泡茶仪式一次全解析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五月已到,春夏相交,万木葱茏。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在南方,初夏五月正是忙着插秧的季节。

五月农忙劳作,充斥着忙碌与紧张。

现代化的生活里,人们远离了农田与耕作。

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同样是步履匆匆,纷忙不已。

奔波与繁忙下,让人羡慕老东坡写的诗: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身居无事,清居养气,是大多数忙人的心愿。

想获得忙里偷闲,其实不难。

布置一方茶空间,完全足够。

茶席之间,茶香清扬。

任寒来暑往,都可以享受清醒从容的自在安宁

夏日暑气生,泡一杯茶不仅能清心解闷,还有提神效果。

泡茶喝茶,自然少不了认识茶具。

从简单的杯泡,到有仪式感的喝功夫茶。

不知道这些茶桌上的全套茶具,你都认清了吗?

《2》

1、盖碗/茶壶

茶桌上的主角,当属主泡茶具。

泡功夫茶,常见的泡茶工具有两大类,盖碗与茶具。

盖碗,以白瓷盖碗为佳。

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的盖碗,又称“三才碗”。

白瓷盖碗泡茶,具有简朴实用,不吸附茶香,客观呈现茶汤本味,不易残留茶渍,方便清洗,利于闻香等好处,适用性广。

平常泡茶时,为了挑选适合的盖碗,建议多留意器型。

不容易烫手的盖碗,往往容量标准(100ml-110ml)、碗沿略开、盖钮略高、手感不笨重。

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的盖碗,适合冲泡所有的茶叶。

不论任何一种茶,都能在盖碗的逐次冲泡下,完整的展现香气与滋味的变化!

茶壶,材质多为瓷质、紫砂或者玻璃等。

任何材质的茶壶,在泡茶方面都存在共同的一点先天缺陷——壶嘴细小,出汤不快。

茶壶的形状,一般是壶身大,壶嘴窄。

倒出茶汤时,汤水呈现细柱式流出,用时较慢。

将大部分茶汤倒出后,底部的汤水难以彻底倒出。

出汤慢,对于内在物质丰富的好茶而言,是一点明显的硬伤。

再加上,平常在使用茶壶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

狭窄细小的壶嘴,容易被泡开的茶叶堵住。

并且在日常清洗与打理过程中,由于壶嘴无法拆卸,内部容易残留不少难以清洗茶渍,不大卫生。

相比下,为茶桌上挑选适合的主泡茶具,建议选白瓷盖碗,而非各式的茶壶!

2、公道杯

盛放茶汤的公道杯,用于匀汤,并且分茶。

盖碗泡茶,倒出茶汤时要对准公道杯。

倒入公道杯后的茶汤,稍稍静置,可以让茶汤达到整体浓淡均匀的状态。

再接着,用公道杯分茶,将茶汤倒入客人的杯中。

公道杯,顾名思义,茶汤要匀分。

在茶斟七、八分满的前提下,均匀的分配茶汤。

公道杯的挑选,没有特别的讲究,全凭客人的审美志趣。

不过,从欣赏茶汤,观察汤色和清透度的层面考虑,建议选透明的玻璃公道杯。

这样平时在泡茶时,如果茶叶品质不佳,泡出来的茶汤较为浑浊。

那么可以方便及时发现,避免将这样的劣质茶喝下肚。

3、品茗杯

⁦品茗杯,用于喝茶。

雅致的喝茶,并非单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品味。

从这点要求看,喝茶的品茗杯不宜选容量过大的。

毕竟,容量过大的茶碗/茶杯/茶盏喝茶,显得太过豪迈,与品茶的情趣不大相符。

更何况,若是招待三、四位客人一同喝茶。

用上了一套容量偏大的茶杯,那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事。

盖碗冲出来的一道茶汤,数量不够分。

在均匀分茶的前提下,每个人的杯中只能分到浅浅的一点茶,略显招待不周。

基于这点,喝茶的品茗杯,容量建议选30ml上下的,完全足够。

另外,平常在喝茶时,少不了感受茶汤内的香气。

为了避免茶香过快散失,建议选杯口略窄些的品茗杯,更能聚香。

而若是斗笠杯这样的造型,则不大妥当,影响闻香感受。

《3》

常见茶周边

1、茶盘

茶盘的目的,用于盛放茶具。

喝功夫茶,不论是干泡、还是湿泡,茶盘都不可少。

湿泡法,往往茶盘较大,下方连着橡⁨胶管。

泡茶过程产生的任何茶水,都可以随意的倒在茶盘上。

废水顺着管道,能汇入下方的茶⁨水桶内。

干泡法,近年比较流行。

茶盘比较轻巧,布置起来更加随心简便。

不过干泡过程中,台面不能出现任何的水渍、茶渍,会影响到整体的整洁。

泡茶过程产生的废弃茶水,需要另外倒入茶盂内。

2、茶巾

茶巾的用途,在于清理桌面。

当出现茶᠎水倾洒时,要及时用茶巾搽拭。

又或者,在用公道杯给客人斟茶时,底部最好放在茶巾上蘸一蘸。

避免到倒茶分汤时,零星的茶水顺着公道杯的底部滴漏下来,很不雅观。

在平常使用茶巾时,要留意茶巾≠抹布。

茶巾的使用,仅仅限定在泡茶过程中。

每次泡茶、喝茶结束,收拾台面时,茶巾要及时摊开、晾晒。

并且要做到定期清洗、更换。

茶巾虽小,但确保茶桌上有一块干燥、干净的茶巾,却很重要!

挑选‍茶巾时,一般以实用为主。

易干燥,吸水性强,属于首选。

3、煮水壶

古人煮茶,对于烧水大有讲究。

从候汤来看,就有水初沸、二沸、三沸的讲究。

一壶水究竟在怎么样的状态,才算彻底烧开,适合泡茶,有着经验讲究。

而现代化泡茶,则省心不少。

论实用性,推荐使用电动烧水壶。

质量可靠的不锈钢烧水壶,打理方便,不像铁壶那样易锈蚀。

而配套的电陶炉,建议选带水温显示的。

当一壶水烧开后,可以及时得到提醒。

对水温要求高的好茶,讲究水刚一烧至滚沸, 就建议注入冲泡。

泡茶的水温越高,越能激发茶香与茶味。

遇到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冷。

一壶水烧开后,随着数次冲泡,水温容易明显下降。

这时若是有温度的提醒,或者是烧水壶的保温性良好。

那么可以避免在后几冲泡茶时,因为水温不足,影响到了泡茶的风味效果!

《4》

茶道六君子

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

而泡茶桌上,则有六君子的讲究。

所谓的茶道六君子,实质上是泡功夫茶时的辅助工具。

材质大多为竹木或金属。

“六君子”,一般为六件不同的小工具⁡。

1、茶筒,用于收纳道具。

配套的六君子工具,一应专门收纳在茶筒内。

避免这些零碎的工具,随意摆放。

既影响茶席的整齐,又不方便平时的寻找、使用。

2、‬茶漏。

茶漏,上方宽,下方窄。

整体的构造,类似于漏斗。

泡茶时,如果遇上壶口较小的情况,那么可以将茶漏放在壶口上。

避免投茶时,茶叶从壶口外洒落。

3、茶夹。

泡茶待客时,主人的手不能直接触碰客人的茶杯。

‏以免在杯口上留下指纹、污渍、影响整体的美观性。

所以,需要用茶夹递杯子。

而在烫壶温杯环节,用茶夹夹起杯盖、茶杯等,更方便均匀、彻底的全方位烫洗。

4、茶则,用于取茶。

从茶叶罐、或者包装袋内取茶时,显得比较讲究。

但对于条形蓬松、干燥度极低的茶叶而言。

用茶则取茶,容易将茶叶弄碎。

5、茶针

用壶泡茶时,一旦遇上壶嘴被堵住的情况,需要及时疏通。

茶针的存在,用于通壶嘴。

或者是,拨动茶叶,方便观察。

6、茶刮:用于拨动茶叶。

泡茶的过程中,用茶刮拨动茶叶。

可以方便观察叶底的舒坦性,以及整体的叶底情况。

《5》

其他小工具

1、茶荷,用于观赏干茶。

请人喝茶时,分享一泡好茶。

在正式开始泡茶前,要一同‮欣赏干茶。

将茶叶取出后,倒入在茶荷上,放置茶叶。

形状略宽的茶荷,方便干茶的平摊,以及完整的观察茶叶情况。

2、‬壶承。

盛放主泡茶具。

用壶泡茶时,壶承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席面的整洁干爽,方便淋壶。

现在随着盖碗泡茶的流行,壶承的范围更广。

盖碗,同样可以放在壶承内。

相比茶盘,壶承更精致、小巧。

3、茶滤,过滤碎茶。

茶滤的材质,五花八门。

但整体的构造上,少不了滤网的存在。

冲泡较碎的茶叶时,可以用茶滤过滤汤水。

避免碎茶末流入茶水内,影响喝茶。

4、杯托/杯垫。

杯托和杯垫,实质是用一种工具。

用途是放置品茗杯,放置杯内的茶汤溅湿茶席,影响美观。

同时在给客人奉茶时,用杯托奉茶,更显礼仪周全。

5、茶刀

从经过压制的茶饼时,可以用茶刀撬茶。

茶刀,两侧扁平,中间锋利。

利用前端的锋利部位,可以顺利的穿过茶饼内。

从茶饼侧面将茶汤伸入后,待没入到适合的范围后,左右轻轻划动。

再顺势往上一抬,茶饼片就能轻松的解出。

6、茶盂

茶壶,用于收集泡茶桌上的废茶水。

一般根据泡茶的空间选择,决定茶盂的大小。

如果是在雅室泡茶,那么放在桌面上的茶盂,不需过大。

在泡茶喝茶完毕后,茶盂内的废弃茶水,要及时倾倒、简单清洗。

才能保持清洁、雅致的泡茶环境。

《6》

清居有茶相伴,茶席之间,茶香袅袅

座中有知心的老友,可以清谈半晌。

心目有澄澈,言谈无所忌。

草木繁华处,人间不知时。

忙里偷闲,泡茶品茶,是生活智慧。

春日迟迟,初夏清和。

闲来无事,不妨准备好相应的茶具。

认真的泡一杯好茶,享受闲适生活里的清欢!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