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三国鼎立之际:关羽战死麦城,曹操孙权损失哪些大将?

发表时间: 2024-11-05 10:40

三国鼎立之际:关羽战死麦城,曹操孙权损失哪些大将?

历史上著名的“关羽走麦城”其实是219年襄樊之战的一部分。

这次战役历时五个月,关羽早期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后来孙吴阵中的吕蒙袭击荆州,关羽父子被杀。

参战的孙吴和曹魏将领在后来有的早死,有的去世前遭遇惨败,留下了比较窝囊的结局。

他们都是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中又对他们进行了怎样的书写呢?

吕蒙惨死

千百年来,败军之将的关羽成为忠义的化身,在封建王朝皇帝那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加封。民间对关羽的尊崇也非常流行,各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关帝庙。

也正因如此,罗贯中在创作小说《三国演义》时,在书写关羽败亡的篇章时,特意对孙吴的主将吕蒙故事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艺术加工,让他死于非命。

关于吕蒙的死因,小说七十七回中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

话说孙权夺回荆州后非常高兴,犒赏有功将领,还把吕蒙尊到上座。老吕也不谦虚,席间听着声声马屁,自己有些飘飘然。

孙权说,我很多次想再夺回荆州,都没如愿,这次成功,都是你的功劳啊!说罢就要举杯喝酒庆祝。

吕蒙举杯时,忽然脸色大变,把酒杯扔到了地上。文武大臣被这一幕吓得面如土色。

原来,吕蒙被关羽魂灵附体。他一把揪住孙权,两眉倒竖,两眼圆睁,大骂说,你还认识我吗?我是汉寿亭侯关云长,我被奸计所害,生不能吃你孙权的肉,死了也要索吕贼的魂。

饶是见多识广的孙权,也被这阵仗吓到了。

孙权当即吓得两腿筛糠,全然没了帝王尊严。他和一众大臣,跪在吕蒙面前求原谅。磕完头,大家再看吕蒙,早已经倒地不起,七窍流血而亡。

考虑到后来“扬刘”是《三国演义》的主旨,所以罗贯中这样的虚构加工也可以理解。

作者以这样一种描写,为关羽“报仇”。而历史上真实的吕蒙也确实是在襄樊之战后不久(220年初)病死。但是,正史《三国志》书中没有对他的死因进行过多描述。

可叹吕蒙本来是一代名将,还有好学美名,但是罗贯中在书中都不愿意提。

吕蒙去世时才42岁。孙权听到噩耗后,伤心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吕蒙死前,希望把孙权给他的赏钱全部退还,还主张丧事简办。听到这个消息,孙权更悲痛了。

孙吴政权的前期,有两个统帅级将领,一个是赤壁之战时的周瑜,一个是开疆拓土的吕蒙。可惜这哥俩都是早死。不然,孙权的实力或许更加雄厚。

关于吕蒙的死因,后世学者进行过考证。这或许当时流行的疫病有关。也有一说认为,吕蒙是多年征战积劳成疾。

同在征关羽后不久去世的孙吴将领还包括蒋钦、孙皎,他们都是因病而死。这其中的孙皎还是孙权的堂弟。

不过,蒋钦有俭省美德,孙皎仗义疏财。俩人无可指摘,而且在史书中记录不多,存在感不强。所以,罗贯中没有对他们的死进行过多渲染、描述。

潘璋被关兴杀死

在小说中,还有一位死因过于惨烈的孙吴将领,他就是潘璋。

按照罗贯中的说法,潘璋生擒关羽,还夺走了他的赤兔马、青龙偃月刀。

关羽儿子关兴在接下来的猇亭(今属湖北省宜昌市)之战中,看到了潘璋。他纵马驰骋,一路追杀仇人,来到山谷中。

没有向导,关兴迷路了。他没看到潘璋,孤身骑马来到一户农家。

看到农家正堂供奉关羽灵位,他赶紧跪地祭拜。

原来,关羽驻军期间轻徭薄赋,善待百姓。他被杀后,本地人怀念他,自发在家中供奉灵位。

关兴在农家酒足饭饱,躺在屋里睡觉。三更时分,又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来人正是潘璋。

潘璋打开门,看到关羽灵位后大惊失色。俩眼瞪得跟灯泡一样大,呆呆愣在原地动弹不得。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关兴提剑去追。潘璋转身,恍惚间看到了面如重枣的关羽,吓得魂飞魄散。一转身,关兴手起剑落,潘璋呜呼哀哉。

名马宝刀是关羽精神的某种延续,潘璋拿走了它们是夸饰自己战功,无怪乎会被一刀斩杀了。

南朝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记录,潘璋这人确实很高调。击败关羽后,他升任固陵(在今河南太康县)太守,他特意让人造了一把铸有“固陵”俩字的刀。

这么做,约等于告诉世人,他就是杀死关羽父子的凶手。也难怪罗贯中老先生在书中这么编排他了!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关兴睡下后枕戈待旦,衣不解甲,就怕有敌人随时上门。这是一个“职业军人”的高度警惕。

如果潘璋来时,他睡得跟死猪一般,那就没有手刃仇人的故事了。

就这样,《三国志》作者陈寿口中的“虎将”窝窝囊囊地死在了关兴手里。

在真实的史料中,潘璋无赖出身,喜欢喝酒,为此还欠了一屁股债。他的确是孙吴阵营的一员虎将,但是为人粗鲁而且风评不佳。

史载潘璋为人奢侈、贪财,曾经用过违制物品。古代等级制度严格,估计他用过和孙权一样的车马、服饰。

潘璋贪婪,为了财物截杀富有下属。他嚣张跋扈,让地方官苦不堪言。

这样的罪,换成一般人,早死十次八次了。

有人告他的状,孙权爱惜他武力超人,干脆来了个和稀泥,既没处罚他,也没说告状的人不对。

公元234年,也就是关羽被杀5年后,潘璋去世。不知道当年他欠人家的酒债还了没有?

潘璋的家教也确实有问题。他儿子潘平因行为不端被流放,潘家的富贵戛然而止。

保全家族富贵的孙吴将领不在少数,唯独潘家是这么窝囊。

亲爹行为不当,儿子也有无赖做派,这可真是亲生父子俩!

战败后郁闷而死的曹仁

曹魏一方的统帅叫曹仁,这老兄是曹操的从弟(近似于堂弟)。

按照正史的说法,曹仁从小喜欢舞刀弄枪,但是不修行俭,做派近乎乡间流氓。跟着曹操混后,曹仁倒是战功不错,参加了一系列著名战役。

220年,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对这位叔叔也非常不错,不光封他为侯,还加封为大将军、大司马。可叹这位常胜将军在生前最后一战,遭遇了惨败。

221年秋天,孙吴主动示弱向曹魏称臣,还表示要把太子送过去做人质。可是,话出口了却没有兑现。曹丕大怒,第二年秋天发起了对孙吴的战争。

222年10月,曹魏和孙吴在濡须口(在今安徽省无为县)拉锯。曹仁统帅三军,麾下有步骑兵数万。对面的孙吴将领朱桓只有五千兵马。

怎么看怎么是实力不对等的战役,曹仁也有些志得意满,觉得对手不堪一击。

朱桓兵少,但是据城防守,以逸待劳还有地形优势。

他鼓励手下说,曹仁不过是平庸之辈,我们肯定能赢。三军闻言振奋,一场恶战即将开始。

朱桓主动示弱,曹仁果然来攻。

但是,曹仁的战略犯了大错,他派儿子曹泰攻城,常雕带着诸葛虔、王双坐船攻击下游沙洲,自己则带一万人作为“预备队”。

手下蒋济说,大哥,你这安排不妥啊,不能这么干啊!曹仁觉得自己兵多,不听。

分兵是兵家大忌,而且朱桓的水军主力在上游。如果两条战线顺利还好说,如果不顺就容易被各个击破。

朱桓亲自守城,曹泰进攻不顺,不得已退军。此时,下游的常雕成了一支孤军,陷入了重重包围。熟悉水战的东吴军队鏖战日久,最终在来年开春拔掉了这个“钉子”。

此战,光常雕一路的损失就有近万人,曹泰的损失还不计算在内。常雕和诸葛虔被枭首示众,王双被生俘。

主动进攻而且兵力还有优势,结果却损兵折将。老曹仁玩了一辈子鹰,最后被鹰啄了眼睛。这口气,他咽的下吗?

战败后不久,56岁的曹仁就因病去世。他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了一个窝囊的句号,带着遗憾和战败的羞愧溘然长逝。

大概是这次惨败太显眼,后来唐肃宗李亨评历代74位名将时,提到了关羽、吕蒙和曹魏勇将张辽,根本没有曹仁的份儿。

大概是这位老兄的惨败太窝囊,后来新版电视剧《三国》中,曹仁的角色设定也显得有点没头脑。

好巧不巧,曹仁卸任后,接替他的就是蒋济。这位将领后来步步高升,三次被封侯。晚年的蒋济还参与了司马懿诛曹爽的事件,在新老板那儿混得不错。

结语

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被罗贯中渲染的悲剧性十足。关羽的对手,也在作者“安排”下,早早领了盒饭。作者算是替关羽报了仇。

在真实史实和艺术加工之间,罗贯中把握、拿捏的十分到位,这也说明了《三国演义》确实艺术水平高,无愧于名著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