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30 08:24
(南北宋)
犹且记得,很多年前去武汉拜访一位前辈,他难掩自豪而又兴奋的给我展示他收藏的一枚乾亨通宝。
记忆犹新,去年在绍兴一位前辈那里,在花钱领域功成名就的他,却特地给我打开了一匣自藏,是全套的阜昌、龙凤,顶级的徐天启、端平重。
最近是在月前,一个玩钱币七八年的后辈,跟我展示他新得的戴书铁母和光绪当十母钱,精美绝伦,让人不禁羡慕。
这样的名品场面,如今越来越少了。
时代不同了,
消费降级,小玩为乐。
所见更多的,
是一起玩了十多年的玩家,还在八九级的宋版里徘徊;读者发来的多年珍藏,竟没一枚哪怕稍微少见一点的品种...
对于玩家来说,钱币的意义,当然不唯是大珍名誉品,
但以后我们的藏匣里,
总要有点能拿得出手的钱币!
1
平民收藏,历代一场
代表性的钱币总不能少
前几天有一位新人朋友找到我,
说对明钱产生了兴趣,希望我帮他找一套明钱(10个年号),
当我告诉他,一枚全品无漏裂的隆庆通宝,预算要两三千时,直接就把他吓跑了。
虽然吓跑了一个兴趣者,
但我知道,如果以后回过头来玩明钱,他还是绕不过至少要两三千的隆庆。
普通玩家,工薪能力,虽与大珍名誉品距离较远,常常只能玩些普通平价的钱币,
可若是钱币想要成系统,有脉络,
一些代表性的纲目版别,总是绕不开的。
玩历代五铢总不能没有北周内郭,
玩五代十国总不能没有通正,天福,
玩徽宗总不能没有大观折十,崇宁小平,
玩南宋钱总不能没有隆兴,大宋,端平,开庆,
玩明钱总不能没有隆庆,泰昌...
如果是版别玩家,三级以上随缘,四五六级总要有些,名誉的版式,崇宁不能没有遒劲,政和不能没有文政,崇祯不能没有跑马,康熙不能没有小台,是为同理。
以后我们传给下一代,给后辈榜样的钱匣里,
总不能都是普通的西汉五铢,普版的崇宁政和,南宋都是绍兴建炎,明钱只有洪武崇祯,清钱全是康熙泉源吧!
(明钱)
2
小玩为乐是心态
不是目标
回归到小钱,是我这两年一个很大的心态转变。
玩点宝藏的品种,玩点冷门的题材,不再纠结钱币的等级品相,适应收入变化下的消费降级。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因为该有的纲目和名品,我都已经有了或曾经有过。
诸如三国的大泉二千,南梁的太清丰乐,唐代的乾封泉宝,五代的乾亨通、唐国折十,宋钱里的靖康、宣和元,南宋的点建,南明的大明等等。
剩下的一些名品目标,有的确实力所不及,有的,我也从没放弃过追逐。
一些玩家,并没有实现过纲目名品,多年收藏仍觉得小钱就可以,那就大错特错了。
小玩为乐是心态,不是目标,
能做到这样心态的,大多数已经实现了基本目标。
如今还在坚持的老玩家,大多如是,
一位经常和我吐槽宋钱通货价的玩家,人家可是十年前就有缩水淳化,圣宋通宝手的;
本地经常能遇到的几位逛摊挑乾道嘉铜板的前辈,家里有几个母钱名版几乎都是标配;
就是身边几位现在跟我一起找刻花、老朱砂的同好,再不济也是自藏有西夏文,天定大义的。
...
换句话说,
真正享受小玩为乐的玩家,多多少少都已有能拿得出手的钱币,可以躺平了的。
(南汉·乾亨通宝)
3
无论环境多难,
永远不要放弃对优质、稀少品版的追逐
玩钱币,总是由浅入深,量力而行的。
一开始从常见的钱币入门,从普通的钱币入手,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这个过程,持续三年五年,夯实知识基础,覆盖基础品种。
因为条件和收入有限,以常见的钱币品种为主,在普品中尽量追求好的品相,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玩法,
这个玩法,持续三年五年,从而发掘品相以外,钱币本身的乐趣。
大环境的影响下,钱币渐次偏向低价,趣味,冷门,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这个现象,会随着环境的改变,早晚回归正轨,回到体系。
以上种种, 代表着我们终究归于平凡。
玩普通品种,追求普品中的好品,发掘钱币的乐趣,是大的趋势。
然平凡中寻找不平凡,收藏中追求更知名、更代表的品种,永远不放弃对优质、稀少品版的追逐,也是很重要的收藏精神。
就像我现在,虽然心态上已偏于小玩为乐,但看到难得的钱币,仍然会心动(比如前阵子看到的一枚永平元宝);遇到符合题材的纲目,仍会咬牙拿下(比如最近收获的老朱砂大观折十)。
这样的精神,代表着钱币收藏中的进取,提高,
也只有这样的精神下,无论多难的环境,钱币才能一直有亮点,有收获。
才能在若干年后拿出来,仍然拿得出手。
(清·康熙通宝趣味品)
本文并非鼓励大家去收藏大珍名誉品,为有拿得出手的钱币而刻意购买。
更不是让大家去攀比,炫耀,装逼。(我一直很厌恶这种现象)
而是希望大家在收藏钱币的过程中,
能一直有更好,更少,更优质的钱币追逐,
能够玩钱币一场,除了精神上的收获,亦得到实物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