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赏月品诗:中秋最出彩的十首经典诗词欣赏

发表时间: 2024-09-17 12:53

赏月品诗:中秋最出彩的十首经典诗词欣赏

中秋佳节,明月高悬,诗意满怀,画面唯美。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以中秋之月为引,抒发心中情思。今让我们一同品味历史上最出彩的十首中秋诗词,在那悠悠古韵中,感受明月跨越千年的魅力,领略那深藏在字里行间的脉脉柔情。

1. 历史上最经典的中秋明月,祝福满满。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背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中秋时在密州创作的。

【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欢畅的饮酒直到第二天,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聊表心怀,同时寄托了对弟弟的思念。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如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到了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我。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诗文的第一句通过向苍天发问的形式奔入主题,既符合作者豪放派诗人的性格特点,更符合醉意满满的生活场景。前半部分主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将个人生活境遇和“天上宫阙”“琼楼玉宇”等联系起来,既想“欲乘风归去”“琼楼玉宇”,又怕“高处不胜寒”是生活的矛盾,更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后半部分笔触转向生活现实,一句“不应有恨”有双向表达的感觉,既是明月不应该对人间有恨,也是人们不应该对明月有恨,世间万事都没有十分完美的组合,心怀包容之态才会见“圆月”;月圆之夜应该是与家人团聚之时,但作者用“此事古难全”进行了回答,同时用客观事实进行了陈述表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最后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天下所有人送去了最美好的祝愿。

2.最缠绵的明月遥寄甜美的思念。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背景】这首诗是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创作的。

【翻译】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故乡亲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赏析】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全诗开篇气场宏达,完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并通过时间的先后顺序明月的变换、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逐步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3. 羁旅明月当空照,影孤心空望悲秋的思乡之愁。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背景】晏殊多次被提拔后,又迎来了被贬的命运,因而仕宦他乡,正值中秋佳节,他却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故有感而作此诗。

【翻译】银河泻影,佳节又至,月光柔柔地撒满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我却旅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世间的某个角落,无法与亲人团圆。也许嫦娥也像我一样,她也未必没有惆怅和怨恨!你看,那月宫也是清冷的,连桂树也在孤单摇曳!

【赏析】明明是诗人的惆怅与怨恨,他却偏说是嫦娥仙子在清冷的月宫中自怨自艾。反复吟诵时,发现就写了一个“独”字,写出了凄怆的游子心情,嫦娥中秋时节在月亮上遥望人间,未必不嫉妒人间的家人团圆、亲人团聚,共享天伦,而为自己孤单地与玉蟾与桂花树相伴而哀怨。表达出了自己的一种乡愁。

4. 静夜生愁绪,万户皆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背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为友人杜元颖所作。

【翻译】中秋的月光洒满庭院,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乌鸦静静栖息在树上。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院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赏析】全诗主要基调就是一个“静”字。前两句选取月光皎洁、栖鸦不惊、露湿桂花三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意象,写出中秋的独特夜景。后两句没有从正面抒情,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把诗人对月怀念友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蕴藉。全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意境幽美,想象丰富,语言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委婉动人。

5. 思念情,难度关,戍边苦,何日平。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翻译】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千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虏,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赏析】作者以旁观者的角色以第三人称的身份对思妇的思念丈夫的心里进行深刻描写。第一句描写长安城浸润在一片皎洁的月光之中,寂静的中秋月夜能够传来阵阵捣衣之声。体现出一片寂静之色,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生活的清苦;秋风不止,但怎么也吹不尽绵绵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同时也是作者的期盼。诗中千里月色、万户捣声,雄阔明丽之景与怀远之思、罢征之冀,两相结合,构成了感人至深的意境。

6.一轮明月,千年风情,遥寄思念,冷暖自知。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背景】诗人被贬江州湓浦沙头水馆的中秋月夜时创作的。

【翻译】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向着西北望也看不到家乡,人在东南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赏析】全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前四句通过时间、空间对比,不论是地域方面还是在心情方面表达诗人内心落差之大。后四句抒发思乡之情,在环境不利、心情低落时更容易想起故乡,何况是在中秋明月之夜。全诗通过昔之乐与今之苦、昔之欢与今之忧的鲜明比照,表露了谪居生活中的愁闷。

7. 朦胧玄幻,意味悠长的中秋夜。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背景】该作品创作于“牛李党争”时期。

【翻译】云母屏风上映照出烛影的浓深,银河渐渐地西移,启明星已经下沉。月中嫦娥应悔恨偷吃了不死之药,如今面对碧海般的青天只能独守月宫!

【赏析】这首诗的首句既点出了诗人所处幽暗朦胧的境界,也表达了诗人孤寂难遣的心情;次句中以景物描写来暗示时间的推移。后两句写由诗人自己的孤寂难忍进而揣想到月中嫦娥的孤独凄凉。诗人借嫦娥的遭遇、处境来进一步抒发内心孤寂的情绪。诗中写嫦娥,实际上是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思,全诗情境交融,哀而不伤,表现了这首诗的神韵美。

8. 霸气侧漏,志如磐石,情怀不移。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背景】创作于公元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翻译】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人们说,这将会使洒下人间月亮的光辉更多。

【赏析】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9. 最迷人的中秋月夜图由米芾书写。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背景】是宋朝书法家米芾创作的一首咏月诗。

【翻译】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泛着白光,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修治月亮的人,桂树就会一直长,便会撑破月亮。

【赏析】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亮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10.世间四海之内最无私的明月。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翻译】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正注视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世间四海之内的任何地方,月亮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

【赏析】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当时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的影响,诗的前两句也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一人家很明显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对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对帝王家和穷人都是一样的,体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

品诗赏月,情思悠悠。愿这十首出彩的中秋诗词和那轮高悬千年的明月,永远成为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