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26 16:16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小文
编辑 |小文
他是佛门高僧,却屡次破戒;他是圣者转世,舌头却能烧不坏化作舍利子。
鸠摩罗什的一生,是否注定在矛盾挣扎中度过?
当一个人注定要担负振兴佛法的使命,那么他的一生是否必须接受更多来自凡尘的磨砺?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的传奇一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公元344年,龟兹王宫内一片喜庆。
国王的妹妹耆婆,在诸多宫女的搀扶下来到花园,即将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耆婆的丈夫是天竺王室贵族、弃世出家的僧人鸠摩罗炎。
数月前,鸠摩罗炎漂泊至此,
他的学识和修行让龟兹王赞叹不已,执意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
尽管内心挣扎,鸠摩罗炎最终遵从因缘,在龟兹王的威逼下结为夫妻。
初秋的微风拂过,一声婴孩的啼哭打破了宁静。
鸠摩罗什,这个日后注定闻名遐迩的名字,就这样来到了人世间。
"孩子的面相非同凡响,必有大智慧,能继承你们的事业,振兴佛法。"
接生婆罗门老泪纵横,抱着这个圣婴。
耆婆虔诚地看着丈夫:"愿我们的孩子,能为苍生带来安宁。"
虽身在王宫,鸠摩罗炎夫妇却淡泊名利。
他们栖居寺院,日夜诵经礼佛,耆婆也在丈夫的熏陶下,立志修行。
"爹爹,这句经文什么意思?"年仅四岁的鸠摩罗什,爬到父亲的膝头。
鸠摩罗炎微笑着解释了一遍,孩子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天资聪颖的鸠摩罗什很快背诵了佛经,每日随父亲诵经礼佛,沉浸在梵音之中。
7岁那年,鸠摩罗什正式出家,成为沙弥。
不凡的气质和惊人的悟性,震撼了寺院里每一个人。
9岁,鸠摩罗什随母亲前往父亲的故乡天竺,拜访名师学习。
3年的游学,少年已能和诸多大德高僧探讨佛法奥义。
大智若愚,谦逊若尘。罽宾国王的从弟,也成了这个神童的良师。
13岁,鸠摩罗什重返龟兹,在疏勒城的广场开坛讲经。
"诸法皆空,色即是空……"
稚嫩的声音吟诵着晦涩的经文,孩童的眉宇间竟透出一股凛然正气。
路过的行人、商贾、贵族,都被这股慧根吸引,纷纷驻足倾听。
国王闻讯赶来,小沙弥一席论道,令在场众生无不折服。
疏勒城一时佛法昌盛,鸠摩罗什声名远播整个西域。
青年的鸠摩罗什渴望探寻更高深的佛理。
莎车国的王子须利耶苏摩,是名震西域的大乘佛法高僧。
鸠摩罗什不辞辛苦,只身前往莎车,拜在王子门下。
日日与高僧对谈禅法,夜夜伏案研读经卷。
王子赞叹鸠摩罗什的天资和勤奋,倾囊相授大乘般若之精髓。
20岁,鸠摩罗什重回龟兹王宫,正式受比丘戒,潜心学习律藏。
佛门广大,无奇不有。鸠摩罗什的学识,已然今非昔比。
东起中原的前秦国主苻坚,在大臣的进言下,对这位西域高僧产生了兴趣。
那一年,战马嘶鸣,刀剑铮铮。龟兹国平静的生活,就此打破。
383年,一个噩耗传来,吕光率领前秦大军攻破龟兹,俘虏鸠摩罗什,欲献给苻坚。
国王被杀,百姓流离失所。鸠摩罗什面对废墟,心如刀绞。
可吕光却不是虔诚的信徒。
他只把这位高僧当作战利品,甚至想方设法,逼迫他破戒,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鸠摩罗什被押解到凉州,吕光以权谋迫他娶龟兹王女为妻。
鸠摩罗什誓死不从,吕光竟在酒中下药,令二人神志不清,终成巫山云雨。
第二天,鸠摩罗什悲愤交加,却也只能接受事实,但暗誓不再让戒律被玷污。
吕光见状,反而对他另眼相看,不再百般刁难。
18年的幽囚岁月,鸠摩罗什仍然手不释卷。
他学会了汉语,借此广泛研习中原的典籍。哪怕身陷险境,修行之路亦不曾停歇。
时光荏苒,后秦国主姚兴灭后凉,迎请鸠摩罗什入关。
"大师之名,早震天下。不才虽愚钝,愿闻大师教诲。"
鸠摩罗什谦逊谢过,在长安大开讲经座,宣讲大乘佛法。
满城士庶,从贵族到布衣,无不前来听讲。
姚兴甚为欢喜,请他担任国师,并鼎力支持翻译事业。
姚兴提议为鸠摩罗什纳妾,以传承法脉。
屈从于君王的淫威,鸠摩罗什再次破戒,生下儿子。
众多僧侣见状纷纷效仿,佛门肃然。
鸠摩罗什痛心疾首,当众食下铁针,言语谆谆:"汝等能食此针,方可从吾纳妾!"
方丈之内,再无人敢僭越。
后秦的十年,是鸠摩罗什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他昼夜不辍,与门徒一起,将毕生所学的梵文佛经,翻译成汉文。
从《金刚经》到《法华经》,从《大智度论》到《中论》,
他的译笔,将大乘佛法的精髓,传遍了中华大地。
鸠摩罗什为汉传佛教开辟出一片天地。
禅宗、净土宗、天台宗等各大宗派,无不受其译著启迪。
长安城内,"公卿以下,皆奉佛法"。
正是在鸠摩罗什的弘法下,佛教才真正本土化,深入人心。
频繁的讲经和翻译,令这位高僧的身体每况愈下。
413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弘始寺病重。
弥留之际,他对弟子们说:"我一生所译经文,若无谬误,火化时舌头当不焚烧。"
鸠摩罗什涅槃后,在漫天梵音中,他的肉身在熊熊烈火中慢慢化为灰烬,
弟子们发现,舌头竟然完好无损,化成一颗舍利子,赫然在目。
鸠摩罗什的一生,是矛盾与救赎并存的一生。
尽管饱受劫数的折磨,两度破戒,
他始终以菩萨之心,悲悯苍生,始终以佛法为指引,精进不辍。
他的苦难,几乎成就了他的伟大。
正如他所译的《心经》所言:"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鸠摩罗什就是在五蕴皆空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他生而传奇,死而伟大,以一己之躯,担当起振兴佛法的重任。
他的人生,或许就是给后人的最大启示:
即使身处逆境,心向光明,终能穿越苦难,抵达彼岸。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