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九华山坐缸奇迹,比丘尼肉身不变解密

发表时间: 2024-10-30 21:41

九华山坐缸奇迹,比丘尼肉身不变解密

1995年九华山通慧禅林内,一位年迈的尼姑完​成修佛使命后,选择绝食七日安静圆寂。

三年后弟子们开启缸盖,惊讶地发现她的遗体虽已干缩却保存完好,牙齿、指甲依然清晰,不过胸部已完全失去女性特征,此人就是仁义师太


佛学、医道双重修行

⁨20世纪40年代,我国战乱四起烽火狼烟,姜素敏在逃难途中与家人失散,辗转流离来到山西五台山,生活窘迫、身无分文、举目无亲。

之后投身于当地显通寺,走上剃度出家的道路,剃度后取法名“仁义”,正式开始另一番人生路。寺院生活艰苦,食物、医疗资源的短缺,只能勉力维持生计,仁义师太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

她曾在沈阳寺庙中学到一些医术,不过由于自学的局限性,面对复杂病情时束手无策。住持了解仁义师太的困境,感念其医者仁心,便帮忙联系沈阳中医学院,去那里深入学习医术知识。

1942年仁义师太得以入学,对于她来说机会弥足珍贵,接下来的四年里努力钻研医书,虚心向老师请教,心中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学习医术更好地救人。



四年后仁义师太学有所成,不仅医治大量病人,还将佛法的慈悲精神融入其中。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仁义师太立刻报名参军,成为志愿军中的战地医生。

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在炮火中穿行,即使经历数次猛烈炮击,依然在前线为伤员治疗,志愿军对这位慈悲的比丘尼充满敬意。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仁义师太回到吉林通化,被安排在通化206医院担任医生,凭借多年积累的治病经验,很快成为当地一位备受推崇的医生。

医术高明、不辞辛苦,甚至为穷苦百姓免费诊治,认为医术是用来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认为用医术救人是对佛法慈悲精神的真正践行。



仁义师太的家世

其实仁义师太早年也只是一个普通人,191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家庭条件相对富裕,父母为其取名姜素敏,希望未来知书达理、品学兼优。

在当时家中长辈多为男性,姜素敏却得到与男性同样的教育机会,自小便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四书五经是必学课程,还涉猎书法、古文、诗词等,知识水平相当高。

姜素敏对文字的理解力极强,所读过的内容总能牢记心中,还喜欢分享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被亲朋称赞为家中小才女。

偶尔她也会跟着家人去寺庙参拜,庙中香火袅袅、诵经声不绝于耳,这是一个截然不同于私塾的世界,在出家的僧人身上姜素敏感到一种不一样的平和。



寺院的住持见她年纪小,却格外喜爱佛学,便耐心向介绍几本佛学经典,比如《心经》、《大悲咒》,直言这些经书或许能够帮助她理解佛法。

自此之后姜素敏开始研读佛经,平时主动资助僧人们的生活,久而久之与寺中僧人的关系愈加亲密,寺庙仿佛成了第二课堂。

闲暇之余,庙中僧人也会向她讲解佛法,教授一些简单的诵经,姜素敏开始明白佛教的慈悲之心,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

也是在寺庙学习期间,姜素敏接触到略微浅薄的医术,认为医术不仅是治愈身体的手段,更是与佛教一样帮他人减轻痛苦的一种方式,萌发学医救人的念头。



频繁进入寺庙听僧人讲佛法的同时,还偷偷寻找一些医书自行研读,甚至拿自己当做实验对象,医术也在一点点精进。

随着年龄的增长,姜素敏从一个爱好学习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位贤淑的女性,在家族的安排下嫁到吉林通化。

然而,兵荒马乱的年代哪里会有安稳的生活,日军侵华的阴云笼罩下来时,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不得不踏上颠沛流离之路,一来二去便来到山西五台山,也就有了上述的故事。

仁义师太的圆‌寂

书接前文,仁义师太行医多年后来到佛教圣地九华山,这里香火鼎盛,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因被九华山的宁静吸引,决定留在这里一边弘扬佛法,一边继续救助穷苦大众。



她暂居菩提阁,因在佛法、医学上的造诣广受香客推崇,时常有人前来求法、问诊。寺庙的住持还仁义师太找了一个环境清幽的地方,名字为通慧禅林,方便继续弘法和参禅。

通慧禅林地处僻静,周围古木参天、小溪潺潺充满禅意,正合仁义师太的心意,一边在此静心修行,一边带领弟子潜心学习佛经。

多年来,她将行医所得积蓄用于重修禅院,耗时两年将通慧禅林焕然一新,成为九华山佛教信徒的朝拜之地。

1995年,年事已高的仁义师太察觉自己身体不如从前,向弟子思尚法师透露内心所想,决定以佛教坐缸方式入灭。



她说:“坐缸圆寂是一种庄严的佛教仪式,既是对信仰的承诺,也是对身后弟子的教化。⁢”

仁义师太吩咐弟子准备坐缸所需的器具、香料,并选择适合圆寂的地方,之后的日子里开始断绝饮食,每日盘坐入定闭目修禅,七日后召集弟子平静告别。

不久仁义师太在禅定状态中安然离世,弟子为她举行超度法会、诵经祈福,法会结束后按照师太的遗愿,将她的遗体放入装有香料的缸中并封存。

根据佛教传统,坐缸三年后需由寺院住持或弟子开启缸盖,以检查遗体是否如愿不腐。1999年1月2日,在住持思尚法师的带领下,寺中弟子和附近信众一起见证开启坐缸的仪式。

当天寺庙内气氛庄严肃穆,弟子们用洁净的布巾擦拭缸盖,将封缸的泥封缓缓打开。



缸盖被揭开的一刻,所有人不禁屏住了呼吸,仁义师太的遗体依旧盘坐在缸中,皮肤干缩但指甲、牙齿保持完整,腰身依然具有一定的弹性。

整体形态清晰、神情平和,从远处看去俨然如同一尊虔诚礼佛的雕像,不过师太的胸部已无女性特征,乳房完全消失,身体已经完全干瘪。



右手稍微抬起,手指捏针状,宛如生前为病人施针救治时的动作,似乎在用这样的姿势向世人传递一生的信仰与医者仁心......

总的来说,仁义师太的一生称得上是慈悲济世的化身,以慈悲心度人、以医者仁心解苦,最终以坐缸肉身成就佛法圆满。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九华山又发现比丘尼肉身 - 中国知网

从一位千金小姐到菩萨行⁢者的仁义师太(1911-1995)-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