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揭秘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争议的败笔事件

发表时间: 2024-08-25 23:36

揭秘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争议的败笔事件


枯黑干瘦布满沟壑的脸,混着泥土的汗水,似岁月的刀刻出来的皱纹,凸出的眉弓与凹陷的眼睛,干裂的嘴唇只剩下一颗牙,破伤的手捧着一个旧瓷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罗中立所绘的这幅《父亲》,成功的塑造了一位极为真实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

看到这幅画,似乎便看到了一位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饱经沧桑却又百折不挠的农民父亲。

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观者心中产生的,是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是撼人心魄的。

它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却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反而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而鲜明的影像总是能一下射入脑海,深入人们的心灵。

很多人看到这幅原画时,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这幅堪称国父的画作,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朴实的情感力量,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唯一美中不足的,正如今天很多人指出的那样,如果这位父亲的耳朵上要是夹根烟卷而不是笔就封神了。

其实原来这支生硬突兀的败笔是不存在的,但后来为什么却不伦不类的无中生有了呢?

据说是得罪了当时习惯“红、光、亮”人物形象的眼睛。有人认为罗中立刻画的农民衰老而丑陋,玷污了农民的形象,有抹黑新中国农民形象的嫌疑,不符合新社会的发展要求。

因为不久后就要参加全国美术展览,这些评价让罗中立十分担心过不了审查。

后来一位美协的领导说,这位老农看上去确实很像旧社会的人,如果在耳朵上夹支笔,就能点明他是一个有文化的新农民了,这样在审查的时候就更容易通过一些。于是便有了这一败笔,如此《父亲》才得以顺利的过审。

呜呼!马克思在自己的报馆被查封后,写下了《论普鲁士的书刊审查制度》一文:“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 ——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