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熬夜带来的心悸信号,如何预防与缓解?

发表时间: 2024-10-03 22:56

熬夜带来的心悸信号,如何预防与缓解?

早睡早起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的生活中似乎已经失去意义。在实际生活之中,很多人已经将入睡时间推迟到晚上11点以后,工作、上网、看剧、打游戏、刷短视频等,都成了人们晚睡的理由。网络“熬夜健康调查”显示,超五成网友表示经常或一直在零点后入睡,18.18%的人更通常超过凌晨1时才睡觉。很多人平时熬夜缺觉,到了周末或节假日就猛补,一睡就是一天,早饭、午饭常常在睡梦中被省略掉。

熬夜、缺觉、睡多了这些行为是违背人体自然规律的,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人的交感神经在白天活跃了一天后,就要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对于熬夜的人来说,其交感神经在晚上却是兴奋的。丹由于晚上兴奋了,到第二天白天,交感神经就会处于疲乏状态。

交感神经在白天疲乏就导致了人在白天出现精神困乏、头昏脑胀、记忆力降低、难以集中注意力、反应迟钝等问题,而且长期失眠熬夜,使得交感神经经常性的在叶间兴奋,还会导致神经衰弱、失眠等。“睡眠时间VS死亡危险率”的函数图显示,睡眠时间在6.5~7.5小时之间,死亡率最低,少于6.5小时或者高于7.5小时之后,死亡危险率都大大增高,尤其是睡眠时间超过9.5小时或少于4.5小时,死亡危险率直接翻倍。

一份调查显示,熬夜、慢性压力导致心脏病和癌症发生的几率,比吸烟和胆固醇过高等危险因子高6倍,而且中年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压力,濒临死亡的机会从15%上升至59%。

有一句话叫“晚上不睡叫耗伤阳气,早上不起叫封杀阳气”。几万年的人类活动造成人对宇宙日夜交替的规律很敏感,人体内有个生物钟,使人们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医学也认为,晚上11点到早上6点这段时间,是睡眠的“黄金7小时”。

因此,如果没有特别需要忙的事情,我们最好在11点之前就寝。如果长时间熬夜,阳气耗损加速,就会引起人体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循环发生失控,从而影响五脏的自我修复。而且熬夜容‪易造成人体在白天出现视觉疲劳、精神萎靡不振的情况,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特别是哪些原来身体素质就不怎么好,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的人群,如果还经常熬夜,那么呼吸道类的疾病、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感冒都很容易病发。

一本名叫《我们如何、为何老去》的书中这样说:“30岁后的整体生理状况,正如抛物线般,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减”。许多人在30岁黄金年龄,就开始体验到“身体大不如前”的窘境:过去千杯不醉,现在却很容易被“摆平”;过去熬夜加班可以几天几夜连轴转,现在熬夜过后反复感到心慌、胸闷,气短,脉率不齐,有种随时要怪掉的感觉……甚至连闺房乐趣都大减、勃起困难,提不起兴致。那什么是心慌,为什么后熬夜会觉得心慌了?

心慌是什么?

心慌属于中医心悸、怔忡的范畴。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一般呈发作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动过度而诱发,常伴胸闷、气短、眩晕、失眠、健忘、耳鸣等症。《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和“惊悸”等。

心悸与怔忡,有区别亦有联系。《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言:“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
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京东,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红炉点雪·怔忡惊悸健忘》云:“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如人将捕之也。”一般怔忡多伴惊悸,惊悸日久可发展为怔忡。

为什么熬夜过后会感到心慌

一般来说熬夜出现心慌感,可能是长时间的熬夜缺眠,致气血、阴阳亏虚、心肌却血、心失所养、营养物质不足导致气血失调、心脉不畅闭塞导致的,也不排除有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心血管疾病,熬夜诱发了心肌缺血,从而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

熬夜后心悸除可由心本身病变引起外,也可由其他脏病变波及心而致。病机无外乎虚实两两面。虚证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所致;实者常因外感邪气、气滞、痰饮、瘀血等,扰乱心神。总之,离不开心血的关系。

心主血,肝藏血,脾生血统血,心脏好比人体发动机,人体所有的机能,都需要心脏泵血来维持,故人体所有的机能都跟心、血有关,这是根本,如果心像汽车中的发动机,那么血就相当于一个燃油,只有储存够大量的油,汽车才能跑的远。心血亏虚就好比油箱漏油,这样汽车怎么会跑得远?

汽车若是发动机有问题,就无法启动;人的心脏出现问题,人就像一台发动不起来的汽车。所以人体想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发动机“必须是好的;“油箱”也得是满的。

经过一个白天的工作,晚上一般是人体正常休息的时候,而这时候熬夜,会让人体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容易出现人体各种功能失调,《黄帝内经》有云:”卧,则血归于肝“。意思是说,人体在躺卧时血液较多的流向肝脏。白天血液都在四肢流动,到了晚上该回来了,这是因为,从人体经络上讲,晚上11点后一直到凌晨3点都属于胆经和肝经流注时间,这时候的肝经、胆经气血最旺盛。旺盛的肝胆气血都是用来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工作服务的,因为此时是生物钟要求人体内脏休息,降低氧耗,需要肝脏合成蛋白质,降低免疫力的时间段,如果这一时段为了保持清醒做别的事情,将这部分肝胆气血挪为他用,会阻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作用,使体内堆积一天的废物排不出去,而新鲜的气血也无法顺利生成,身体长期处于一种气血亏虚的状态,无论对近期还是远期都是有害的。

久视伤肝,如果熬夜是为了玩手机刷短视频看电视剧,根据中医理论,肝开窍于目,肝主藏血,眼睛的正常功能主要是依赖肝血的濡养。如果长时间面对电脑、电视机、手机类电子设备设施,最容易损耗肝血,出现肝血不足的情况。到了第二天白天,会让人感觉两眼酸涩,脾气也变得易燥易怒。而且,熬夜对身体的消耗比较大,因此很多人在熬夜的晚上会增加晚餐的进食量,夜宵也会吃得比较多,这样,会导致机体把本应该供应给肝的气血转而用到胃部去消化食物,从而使得肝胃气血都不充足,既损肝又损胃,长此以往,气血会越来越虚。

我们都知道,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食物从口进入食管,再到达胃,经过胃的腐熟,过幽门到达小肠,才能将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彻底吸收,化为气血津液,输送全身。所有胃主受纳和腐熟,只有把胃中的食物下降到小肠,才能有空间来容纳新的食物。如果胃的这种腐熟和受纳能力失调,食积停胃,不仅会影响人体对影响的吸收、食欲不好,还会影响脾的运化而致脾虚,形成虚因实滞。

从中医理论来看,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胃主运化以化生气血,脾胃能生血功能的正常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功能的正常发挥。如《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饮食水谷进入胃中,经过胃的受纳与腐熟,其中的精微游溢出来,再由脾的气化作用而生成气、血、津液上输至心、肺、肝以及头目;然后心把气血津液浸淫到全身血脉中去;肺把气血津液输送到全身皮毛;肝将气血津液传送到周身筋络中。脾气健旺,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血液充足,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反之,脾胃虚弱,失其健运,生血物质缺乏,则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

《黄帝内经》说:“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强调的是,不管是什么病,都讲求一个平和,而所有的疾病和不适,都是气血不平和的表现。有人运动后心慌气喘,有人熬夜过后心慌气短,有人半夜惊醒心慌气短,其实都是气血不平和的表现所以,关于熬夜过后会感到心慌、心悸,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及时调理,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先回归到熬夜本身来讲一讲熬夜的危害。

熬夜的危害

熬夜首先损伤的是肝胆。按经络来讲,子时是胆经所主,胆是中精之腑,主决断,意思就是你的精气不足了,胆可以给你补充,可见胆的能量其实非常大,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语叫“孤胆英雄”,来形容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能常人所不能,独自一人完成些别人认为不可能或很难完成的事情。

养胆在夜间十一点到午夜一点是最佳时间段,人如果这个时间段睡觉,就可以很好的将精气补得特别足。而午夜一点到凌晨三点属于肝所主,肝主藏血,肝补的是血,血对人体至关重要,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需要血来灌溉滋养,只有这样才能各守其职。所以,肝藏血不足,能力、精气神自然不足,因此,午夜一点到凌晨三点还没睡,第二天气色差,肤色会变得暗沉。这是因为,颜面与脏腑气血盛衰相关。

可以说,我们晚上睡觉是充电,白天是放电,如果晚上只充了60%的电,白天还要释放100%,那40%就需要从五脏借,这就产生了连锁反应,血液本身不够,还需要从其他五脏挪借,结果五脏越借越虚亏,血液生成越来越少,血液越来越黏稠,生出的痰浊、湿浊就越来越多。

根据中医理论,木生火,及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为心之母,肝生心,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的发挥,因此,肝好心就好,反过来,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另方面,心主血藏神,肾主水藏精,精和神是相通的,有精才有神,神是人的光彩,没神就没精打采。如果你不好好睡觉,引起肝生血不足,不能濡养肾脏,导致肾精不足,人就没神,心就容易慌了。

根据辩证论治的理论,熬夜过后心慌是气血不平和的表现,表现在心,究其根本原因是脾胃虚弱导致生化气血不足所致。大概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心气虚:以心悸、气短、自汗、头晕、胸闷不适、神疲体倦为特点,稍有劳累,就会感觉呼吸困难,憋闷(实际是呼吸吃力),动辄气喘,心跳加速。调治时重点在于养心气。

心阳虚:以心中悸动不安,畏冷、四肢不温、喜温饮为特点,调治重点在于温心阳、温阳化气;若伴有腰酸腰凉,还需温补肾阳。心气虚会导致心脏功能减弱,而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且汗为心之液,心阳虚常因汗多就加重病情。

心阴虚:以怕热、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大便干结为特点,调治重点在于养心阴;若伴有眩晕耳鸣,还需滋补肾阴。心阴虚是指心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是心慌最常见的证型。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

气郁:以心慌气短,胁肋部胀满,生气或紧张时加重为特点,调治时重点在于疏肝理气。

心胆气虚:以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心中常有做贼心虚被抓捕的感觉为特点,调治重点在于镇定神志、养心安神。

心血虚:心血虚主要是指心血不足,使人的脑髓及五脏失于濡养,以心慌气短、失眠多梦、头晕乏力、面部苍白为特点,调治重点在于养心血。现代人思虑过度,容易消耗心血致血虚。

经常心慌怎么办?

做好记录

  • 出现心慌时,详细记录以下几点,提供给医师,作为诊断参考。
  • 发作的诱因及发作的时间特征。
  • 反复发作的累计时间。
  • 每次发作时症状持续的时间。
  • 发作开始及停止时的感觉及状态。
  • 发作时脉搏的次数及脉搏是否整齐。
  • 发作时除心慌外的其他伴随症状。

心悸频发的人应该随身备用医师嘱咐的急救药物。当然,如果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猝死的可能性就不大。

日常调养注意事项

  • 作息时间要规律,不要熬夜。
  • 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不要过度关注心慌的问题。
  • 饮食方面应该少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比如咖啡、浓茶、辛辣食物等。
  • 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
  • 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