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6-26 15:50
三国时期的刘勋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作为一名英雄,既要有智有谋,还要有胆有识,要能成就一番事业。
纵观大宋的词坛,能够数得上姓名的也就寥寥无几了,岳飞、辛弃疾、文天祥、陆游、陈亮等。
辛弃疾一生怀抱着英雄梦,满腔热血、雄心勃勃,渴望自己能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实现他的大鹏之志。
23岁时他以五十敌五万,深入敌营活捉叛军张安国,事成后全身而退。
这样华丽的一章,或许是人生的起点太高,让他对未来怀有无限的憧憬和过分的期待!
以为自己的抗金事业从此会一帆风顺,但谁知,他这只大鹏一生只保持一个飞翔的姿态,每一次刚要展开翅膀,结果都铩羽而归。
几度被贬,退居田园,无奈时只能看书填词,聊以自慰,未能成为将军,却成就了“词中之龙”!
在火一样的梦想,和冰一样的现实面前,他的心情起起落落、浮浮沉沉。
时而激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时而低沉,“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反反复复中,纠缠一生,至死方休!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首词,在经历多年的官场生涯后,人到中年的辛弃疾,看透了其中的波诡云谲和仕途险恶。
想到自己的报国理想未能实现,还一次次卷入莫名的风波,让他在出仕和归隐之间摇摆不定,愁肠百结,于是有了这首《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宋:辛弃疾《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我想登上高楼去排遣我心中的忧愁,但是那愁绪如影随形,也随着我一同爬上了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我的一生辗转过塞外江南,行遍大江南北,但是眼看着壮丽山河变得面目全非,如今多少亲朋好友都被光阴催白了头。
词的上片,表达自己登高望远的目的,在于消愁,只因为江山被金人铁蹄践踏,家园沦丧他人之手,自己眼睁睁地看着却无能为力。
而时光无情,曾经的故人都纷纷老去,病的病,走的走,自己的身边知音越来越少,想找个倾诉的人都没有。
正如同他在《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所说“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知我者,二三子”,此时二三子都渐渐不在了。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归休去:辞官归隐的意思,典出《庄子·逍遥游》。
不如退休回家吧,从此归隐田园,做一个真正的闲人,难道像我这样的人,也总梦想着封侯拜相吗?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你看天上的浮云自由自在,行走不定,如果能像浮云一样随心所欲,此生也算是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元:同“原”。浮云:古诗词中自由的经典意象,王维有云“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处:暗示出仕和归隐两种人生选择。
如果我是一片浮云,那么我是可以随意选择人生的道路,可以像浮云一样随意去留。
可实际上呢,词人深陷在官场的纷纷扰扰之中,即使身心疲惫,也难以抽身,进退两难。
想和云一样自由自在,此刻就成了词人心中的奢望。
整首词不难读到词人心中弥漫的愁苦,身为热血英雄却请缨无路,身边亲朋老去,知音凋零。
意欲和陶渊明一样躬耕田园,摆脱功名利碌的羁绊,但是一旦离开,可能报国的愿望更难实现。
人到中年,满怀说不出来的惆怅和无奈,不得不说让人感慨万千。
这时候的辛弃疾再也不是那个“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而是真的尝遍愁之真味……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您是否喜欢辛弃疾的这首词呢?
插画|作者:青荷闲潭,仅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