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晶价格赏析网

各方势力在清王朝灭亡中的角色和影响

发表时间: 2024-11-11 16:19

各方势力在清王朝灭亡中的角色和影响

在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发动十几次起义均失败,而武昌起义看似偶然,实则是地方革命党人自发组织,其胜利及引发的反应让清廷和革命党领袖猝不及防。这场革命各方死者少,一些省份独立未流血,其成功原因令人深思。

一、立宪派:起初反对暴力革命,要求君主立宪。但经历清廷一系列事件后绝望,武昌起义成为契机,湖北立宪派成为革命拥护者,积极参与革命政权建设,各地立宪派也积极推动革命。立宪派与革命派同属民族资产阶级,虽有分歧但可妥协,与清廷却矛盾难调和,最终倒向革命,使清廷孤立。

二、新军:新军本是朝廷培养,却成为武昌起义主力。革命党人对新军策反成效显著,武昌起义是革命化新军与忠于清廷新军的对决。其他省份独立也多由新军主导,北洋新军效忠袁世凯,使清廷覆灭成宿命。张之洞编练的湖北新军成为革命主力是意外。

三、地方督抚:本是朝廷自己人,但从东南互保起,中央与地方矛盾凸显。清廷加强集权,削弱地方督抚权力,导致督抚怨声载道。武昌起义后,有的督抚逃跑,有的成为革命军都督,有的请辞。清廷举措使地方离心,革命席卷全国。

四、皇族亲贵:皇族亲贵腐化堕落,面对危局的王爷们无军事才干和政治智慧,只顾自己利益。朝廷募捐,亲贵们一毛不拔,却富可敌国。起义后转移财产,他们是将祖宗江山送进坟墓的势力之一。

五、民众:如明末,清朝气候恶劣,天灾加苛政,民众暴动频繁,清王朝统治基础崩溃。即便没有辛亥革命,也会被农民起义推翻。

六、北洋派:以袁世凯为首,是实力派,主导革命走向。袁世凯缔造北洋新军,是实用主义者,在慈禧去世后被载沣赶出朝廷,最终向清王朝发出致命一击,逼迫清帝退位。

七、洋人:武昌起义后,列强怕义和团复活,后因各国利益制约和看清清廷无力回天,选择中立并扶持袁世凯为新代理人。

八、革命派:以孙中山、黄兴为首,是辛亥革命最大原动力。他们流亡海外,组建同盟会,发起起义和暗杀,宣传革命思想,使推翻满清成共识。在各方势力合力下,清廷灭亡。但革命派在这场革命中并非绝对领导,民国新生政权存在各种势力,未来走向不明。辛亥革命是各派势力共同推动的结果,清廷得罪所有阶层而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