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5 16:54
“朝堂之上,与卿推心”,据说这八个字是女皇武则天写给大臣狄仁杰的。
在伴君如伴虎的古代,一个皇帝能跟臣子推心置腹,确实是千古罕有。
但是,从正史的蛛丝马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俩人的关系,确实比一般君臣要密切地多。武则天甚至主动帮他打掩护,让他逃过惩罚。
这是为什么?武则天又为什么如此倚重狄仁杰呢?
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称帝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她的人来势汹汹。她要笼络自己的人,于是提拔了寒族官员,搞起了告密制度。
但是,她心里明白,寒族官员惧怕的是她的权力,出口的未必是真话。告密制度,难免屈打成招,矫枉过正。
武则天需要的是既能忠心为国,又不至于得罪李唐旧臣的官。她想要的,是一个身边敢说真话,真正信任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她甚至要护着他,留着他继续为自己出主意。
哪怕他说的话不中听,她也不会下令处决。
而狄仁杰恰恰是这样的人。
他会办事,会说话,情商高。面对那些小人,他是该怼就怼,丝毫不留情面。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不无感慨地说,武则天是女皇帝,虽然滥杀无辜,但终究没杀死狄仁杰。这也是武周王朝得以统治的原因。
女皇有多器重狄仁杰呢?《旧唐书》中就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
酷吏来俊臣污蔑狄仁杰谋反,把他关进监狱,然后伪造了一份《谢罪表》交给武则天。
狄仁杰很聪明,知道如果不承认罪名就要被大刑伺候。他干脆假意承认罪名,然后写了一份申冤材料,让儿子狄光远带出去,交给武则天申辩。
最后真相大白,《谢罪表》是伪造,狄仁杰开释,但被贬到地方当官。
魏王武承嗣是武则天侄子,为了清除朝堂势力,杀了大批反对者。狄仁杰一度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就多次建议武则天除掉狄仁杰。这位女皇一反常态,反而帮狄仁杰打起了马虎眼。
武则天亲口对武承嗣说,她这个人厌恶杀戮,一贯主张用刑谨慎。况且,给狄仁杰的贬官旨意已经发出了,不能再追回来。
如此一来,武承嗣不得不闭嘴。
其实,武则天对付政敌,用的是霹雳手段,旨意发出也不是不能追回。她只是心里知道,狄仁杰这种人不可缺少。哪怕是不给侄子面子,也要保全狄仁杰的性命。
狄仁杰既能做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又能在李唐旧臣面前游刃有余。
最重要的是,他用一种巧妙的方式保全了李氏后代继承皇位的权力,这让武则天在种种压力前不得不让步。
所以,不管是各地百姓还是后来的唐朝皇帝都对狄仁杰称赞有加。武则天更是一口一个“狄卿”,把他视为自己的心腹大臣。
当然,狄仁杰这人刚直,在涉及原则的问题上丝毫没有让步。反而,他还几次在作死的边缘试探。好在,武则天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就记录过狄仁杰如何用巧妙的方式,促成武则天默许李氏接班皇位的故事。
武则天一度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当皇帝,这当然为封建正统所不容。一个女人当皇帝已经是海外奇谈了,何况还要让她家侄子接班呢?
唐朝的宰相类似于皇帝身边的高级顾问,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史书中记载大家对这件事的反映,武则天的建议一出口,众人不敢公开发表意见。
狄仁杰不紧不慢,直接说到:我看天下人还在感念唐朝恩德,如果立太子,庐陵王(武则天的儿子李显,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是最佳人选。
大家听到这话,更是面面相觑,似乎一把大刀已经架在了狄仁杰脖子上。
否定最高统治者的意见,这就是对着干。何况还不加掩饰地说出来,喜怒无常的武则天不定会做出什么来。
狄仁杰的话传递了两层意思。第一,天下人感念的还是唐朝,不是当朝女皇,这是对当今统治者的某种否定。第二,你们武家人不适合当皇帝。
武则天果然大怒,下令说,这件事不讨论了。
不过,女皇没有说狄仁杰有罪,也没有对他做实质性处罚。这话换成其他人,早被打进大牢或者当场被拖出去砍头了。
一句话,显示了狄仁杰的胆识,也说明了女皇打心眼里是不想杀他的。
后来武则天做了两个奇怪的梦,狄仁杰还神叨叨地来了一番“解梦”。
话说,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棋,始终不能赢。狄仁杰说,下棋不胜那是因为没棋子了,这是上天在警示陛下。
太子是国家的根基,根基一动,社稷就会动摇。
武则天又梦到一只鹦鹉的两只翅膀都没了。
狄仁杰说,鹉(武)是您的姓氏,两翼就是您的两个儿子庐陵王(李显)和相王(即唐睿宗李旦),只要起复两子,那鹦鹉的翅膀就能振作。
皇帝做梦是很私密的事儿,把狄仁杰叫过去问,你得应付自如,还要巧妙传递信息才行。狄仁杰心知肚明。答得好,皇帝夸赞;答的不好,那就是人头落地。
还好,他任务完成地很圆满。
一个是以棋子指代儿子,一个是以鹦鹉暗示武则天。狄仁杰机智过人,让武则天默许未来还政于李氏。武三思的皇帝梦最终破灭。
武则天倚重狄仁杰,除了给高官厚禄外,还破格给了一些赏赐。
史书中记录了狄仁杰在公元700年的一个故事。
话说,今天的河南郑州登封市有个石淙山。武则天看这里景色秀丽,临近东都洛阳,是避暑休闲的圣地,就下令在这一带建三阳宫。
700年,三阳宫落成后,她带着文武高官多次来这儿搞诗会。内容无非就是吹嘘歌舞升平,拍拍女皇马屁罢了。
这时候,武则天心花怒放,凡是参与陪驾的官儿都有一份赏赐,要么是金钱,要么是高级丝绸。
唯独狄仁杰得到了一份不动产。武则天下令赏给他一套宅子。这估计让在场的不少大臣眼红。《旧唐书》专门记录其事,作者特意写到,狄仁杰“恩宠无比”。
根据后世河南省的方志资料,狄仁杰的这套宅子就在今天的洛阳市孟津区。
皇帝这么做,一来是表彰狄仁杰功绩,另外也是让他有个颐养天年的去处。再者,孟津距离东都洛阳很近,他可以随时进宫,当皇帝的高级顾问。
除了给房子,晚年的狄仁杰还获得了一些“特权”。
比如武则天特许他不必跪拜。她还说,看到你跪拜,我的身体都觉得痛楚。她特许狄仁杰不必来宫中值夜班,还吩咐手下,如果没有特别要紧的军国大事,不要去打扰他。
对于狄仁杰的尊重,更是刻在了武则天骨子里。她晚年对他更加倚重,甚至不会直呼其名,而管他叫“狄卿”。
狄仁杰年老想退休,武则天不允许。她身边离不开这样的大臣,对他甚至是某种程度的依赖。
处到这个份上,已然不是普通的君臣了,更像是相互扶持、一块前进的老朋友。这样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王朝确实罕见。
公元700年9月,一代名臣狄仁杰寿终正寝,享年71岁。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武则天一时有点难以接受。
她哭着说,我的朝堂空了。皇帝下令废朝三日,表示对这位老臣的哀悼。
后来每次和大臣商议军国大事不能决断时,武则天都会感慨:为什么上天这么早夺走“国老”呢。
这意思是说,如果有他在,执政还有这么难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狄仁杰的人生也非常圆满。他位极人臣,以71岁高龄谢世,后世皇帝对他的评价极高。
后来,关于狄仁杰的影视作品更是一部接着一部,他成了观众眼中幽默、智慧形象的化身。影视剧中,也塑造了狄仁杰和武则天那种比较亲密的关系。
俩人私下对话、商量对策的镜头比比皆是。
这不是编剧的凭空杜撰,而是在史实基础上的合理加工。
就是这样超越一般君臣的关系,让武则天对狄仁杰格外倚重。也难怪,武则天会由衷感慨“朝堂之上,与卿推心”了!
自古以来,像狄仁杰、武则天这样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俩人的故事,留给了后人太多的谈资,一直到今天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