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手钓鱼秘籍:为何他们的收获总比你丰富?

发表时间: 2022-09-09 15:50

今天收到一个钓友的私信,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和朋友出去钓鱼,同样是钓跑铅,为什么他钓了十几个,而我钓了两三个?

一开始我没有把这个问题当回事,因为造成鱼获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钓位、比如饵料、比如线组搭配,甚至和运气也有关,况且两人鱼获差异也不大,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事。

但钓友对我的回答显然不满意,不断追问,还补充说俩人经常相约野钓,可每次都是朋友钓的更多。

见钓友如此执着,我就认真和他交流起来,深入了解后我终于找到了原因,问题就出在“跑铅”上。虽然都是用跑铅,但其实完全不同!

同样是跑铅,铅皮重量不同灵敏度也不同

都已经用跑铅了,还在乎灵敏度吗?当然要在乎,凡事都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不好了。

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位钓友所述,他们所垂钓的地方既不走水、也没有很多的小杂鱼,用跑铅只是方便,懒得调漂而已~

而这位钓友和他朋友,虽然都是用跑铅的钓法,但区别在于,他朋友只是多加了一点点的铅,而他则加了很大一块,几乎是浮漂吃铅量的二三倍。

如果是钓大鱼可能没太大的影响,但是钓一二两的小鲫鱼,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必定是铅皮加的少的鱼更容易拖动,更容易产生信号。

由于这位钓友加的铅太多了,导致一些小鲫鱼难以拖动,所以损失了很多信号。

所以我第一个建议是:如果不走水、小鱼不是闹的很离谱,那么正常调漂,调四钓二、调五钓三都行,如果想简单,那就也学他朋友那样少加一点铅,能保证把浮漂拉入水中即可。

子线太长,信号损失太多

在跑铅的状态下,你的子线是完全躺底的,这个时候子线越长就越钝,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损失的信号越多”,钓小鱼本来就该用短子线,跑铅钓小鱼子线就该更短了。

这位钓友的朋友平常习惯自己绑子线,据他所述是因为朋友想省钱,所以把子线都做的很短,哪怕是钓大鱼的子线一样很短。

而他不会绑也懒得绑,基本都是买成品子线,可是现在市面上的成品子线都很长,动辄二三十公分(单根长度),他买来也没调整,直接就用了~

听完以后我马上给了第二条建议:若是跑铅则需要短子线,成品子线可以自己改一下,在合适的地方打个八字结然后把上面多余的剪掉即可。钓小鲫鱼,用五六公分就够了!

线组粗细、鱼钩大小要合适

单论入口性,那肯定是线越细越好,但有时考虑到野钓会上大鱼,线要是一味的放细,那遇上大鱼肯定是一点希望都没了。

我并没有建议让钓友用很细的线,只是把真实情况和他说了一下,如果只是钓小鲫鱼,哪怕跑铅的情况,也是细线好一点。可细线遇上大鱼就完蛋了,具体怎么选择就看自己了。

鱼钩这一块儿我是和他好好聊了的,因为他用的钩子是伊势尼,而且还挺大。我让他换小钩且钩条要细钩子要轻,刚开始他还不情愿,回了一句:不是都说跑铅的情况下,鱼钩要大一号吗?

很多人都被这个“理论”给误导了,所谓跑铅时鱼钩要大一号那是有基础条件的,条件就是正常调钓下,你的鱼钩大小和鱼个体大小是匹配的,甚至正常情况下你用的钩还偏小了点,这样的情况下,跑铅就需要放大鱼钩。

比如正常调钓,你钓1两的鱼用1号的钩,那么跑铅情况下你放大一号没问题,甚至放大两个号都行。

可如果你钓1两的鱼,用的是四号、五号的钩,本身已经很大了,要是再加大,鱼怎么吃的进去?

浮漂漂尾的粗细、每一目的长度需注意

浮漂漂尾越细,就越灵敏,实际表现就是动作更夸张。

而浮漂漂尾每一目的长度,和实际的灵敏度是无关的,但它会给我们造成“视觉上的灵敏”,就是可以让我们在视觉上感受到更夸张的信号。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比如现在有两只漂,其他参数包括调钓都一样,漂尾粗细也相同,但区别在于A的漂尾,每一目距离为1厘米,而B的漂尾,每一目距离只有0.5厘米。

这种情况下,鱼以相同的力作用在两只浮漂上,得到的结果就是A浮漂下顿1目,而B浮漂下顿2目。因为浮漂参数一样,漂尾粗细也一样,所以实际灵敏度是相同的,自然下降的距离也相同,只是B浮漂每一目都很短,2目才顶A浮漂1目。不过这样在视觉上会更夸张点。

如果小鱼比较多,那漂尾不能太细了,如果小鱼不多或者根本没有,那肯定是细漂尾更好,至于漂尾每一目的长度这个就看个人选择了,有些人很喜欢用小碎目,但也有人不喜欢。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以上是关于跑铅的一些小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钓友们如果感觉文章有用的话不妨点个赞、关注一波,上次有个钓友关注了我,居然第二天就爆护了,真的是有点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