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打窝发窝?这几个关键点你掌握了吗?

发表时间: 2023-01-17 18:35


#冬日生活打卡季#钓友中多日连续守钓很少,大多是因为工作关系到周末才有时间去垂钓,尤其是在这寒冷的冬季,利用周末的半天甚至几个小时去短暂垂钓,那么打窝后快速发窝就显得非常重要,成了不参加“空军”的首要必备条件。

那么怎么打窝在短时间内可以发窝呢?根据我以往做钓实践总结出要想发窝必须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首先对不同的目标鱼所做的窝子不同,因为鱼的种类不同所具有的觅食习性不同,以我们常钓的鲫鱼、鲤鱼和草鱼为例来说明,鲫鱼喜欢成群觅食,少则3-5条,多则几十条;而鲤鱼喜欢单独行动,但会成串觅食,就是一条觅食的鱼后面会跟上一条,而这条后面还会跟上一条,遇到有吃的会接踵而至;草鱼属于天马行空型的,因为食量大走到哪吃到哪,是哪里有食物就到哪里的主。

这样我们针对所确定的目标鱼所做的窝子就要有所不同,垂钓鲫鱼时投放的窝料不能太集中,铺散的大味型才能传播的快。又因为诱来的往往是一个鱼群,如果窝料过于集中,会拥挤成疙瘩去吃窝料,往往形成乱层,不利于垂钓。

钓鲤鱼时,鲤鱼是结尾追随,窝料投放的越集中散发出来的味道也才越长久,诱鱼效果发挥得才越强劲,越有持久性。

钓草鱼的窝子需要源源不断地投放,于是有经验的钓友采用边钓边投的方法,这样要么没有草鱼来、不发窝,要么就是发窝了来一群,还会立马进入疯抢状态。

其次是对不同个体的鱼所使用的窝料成分粗细不同,我们单从窝料的粗细程度来说,窝料由细到粗的顺序是粉饵、小米、麦粒、玉米粒、颗粒、豆饼。成分越细的窝料越易于扩散,易于味型传播,发窝也就越快,但后劲不足,留不住鱼,相反成分越粗的窝料留鱼持久,但发窝慢。

如果垂钓的是小个体的鱼,比如鲫鱼,因为他们本身消耗窝料的量比较小,完全可以用细些成分的窝料,比如粉饵和小米;但如果是垂钓大个体的鱼,如果想发窝快,就要在粗颗粒窝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细成分,比如在气温低时垂钓鲤鱼,在玉米粒中添加粉饵,甚至占到整个窝料的50%,做到诱鱼和留鱼两不误。

再就是要提醒大家,窝料和饵料的味型一定要一致,打窝所用的窝料味型一般是高温时用香味,比如谷香、酒香、奶香等,低温时用腥味,比如骨腥、虾腥、鱼腥等,但所使用的饵料却不尽相同,很可能用香味打窝用腥味钓,也可能用腥味打窝用香味钓,这样大概率会出现进窝的鱼不敢吃饵料的现象。

有人认为发窝就是把鱼诱进了窝点,而忽略了诱鱼进窝的目的是让鱼咬钩或把鱼钓上来,如果进窝的鱼不吃饵料,窝子发与不发又有何意义呢?当然也有钓友在已经诱进鱼的窝子里垂钓,因为无鱼咬钩而认为窝子迟迟没发。

所以有鱼咬钩是检验发窝效果的唯一标准,其中饵料的味型和窝料一致能起到关键作用,而这种一致仅指味道的类型一致而不包括味道的浓度一致,大家可根据具体的水情和鱼情采取浓引淡钓或淡引浓钓,注意其中的浓引和浓钓都存在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会熏得鱼不敢进窝或者吓得鱼不敢咬饵。

窝料中添加药酒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添加适度的药酒会加快发窝速度,添加的浓度过大或者添加的量太多就要起到反作用。钓友老赵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他用药酒泡制的窝料味道太冲,又舍不得稀释,怕减弱诱鱼效果,导致诱过来的鱼不敢进窝,在附近徘徊。那段时间谁在他隔壁钓鱼谁连杆,曾经一度到钓场后都先让老赵选钓位,然后他的左右钓位就成了“香饽饽”。

以上阐述的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是通用做法,大家还要注意不同地方鱼的习性会有差异这一特性,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鱼,就是同一方的鱼也存在对同一窝料喜好程度不同,发窝速度也就不同。比如我们这的山区有个拦水坝,因上游的几个村庄村民做豆腐的比较多,导致这个拦水坝的鱼对豆渣特别感兴趣,用豆渣打窝比用其他任何一款窝料打窝发窝都快。

我是悠渔乐好,后续会继续分享有关钓鱼的所见、所闻、所感,期待钓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悠渔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