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野钓漂?理解浮漂灵敏度的重要性,小漂不一定比大漂敏感

发表时间: 2022-12-09 17:45

#头条创作挑战赛#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岸上的人看不到水下鱼咬钩的情况,只能依靠浮漂的动作来判断有没有鱼咬钩,应该在什么时机提竿。因此选择一款灵敏好用的浮漂就成为了很多钓鱼人的目标。

在夏秋季节鱼很活跃吃口也猛,浮漂选择可以不用太仔细,浮漂灵敏度差一些对鱼获影响不是很大。

但是冬天就不一样了,冬季水温很低小杂鱼和大鱼很少活动,比较耐寒的鲫鱼虽然还会吃饵但是吃口很轻,所以冬天野钓的时候选择一款灵敏的浮漂就十分重要了。

那么什么样的浮漂灵敏呢?同样材质的一款浮漂,小漂不一定比大漂灵敏。

小漂一般指吃铅量小、浮漂体型小,一般认为这种小漂会比大漂更灵敏。这是因为小漂搭配的铅皮重量小,整个钓组比较轻,当和水的浮力达到平衡之后想要打破这个平衡需要外界提供的力比较小。

那么同样大小的一条鱼咬钩,小漂组成的钓组就更容易有动作,并且动作也比较大。这样看起来小漂确实比大漂灵敏。但是这种情况必须有一个前提:垂钓的水深是一样的。

在同样的水深下,小漂吃铅量更小,漂尾更细,那么小漂就会更加灵敏。

冬季鱼口轻,用小漂效果会比大漂更好吗?

冬季能钓到的大多是一些小型鲫鱼,并且鱼儿的吃口很轻,使用小漂更容易抓住鱼口。从这方面看,好像用小漂比用大漂效果更好,更能抓住一些微小的浮漂信号。但是在实际垂钓中会发现,有的时候用大漂钓的效果更好,这又是为什么呢?

钓鱼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浮漂的灵敏度只是一方面,我们选择浮漂不能只考虑浮漂的灵敏度,使用鱼竿的长度,垂钓的水深,鱼的大小都需要考虑。

使用鱼竿越长浮漂的吃铅量越大。鱼竿越长抛竿越不容易,想要顺利将钩饵抛到钓点就需要铅皮有足够的重量。浮漂吃铅量越大,搭配的铅皮重量也就越大,如果只追求浮漂灵敏度,使用吃铅量小的浮漂根本无法将鱼竿抛出去,那么即使浮漂很灵敏又有什么用呢?

垂钓水深越深浮漂吃铅量越大。浅水垂钓,例如钓一两米深,使用吃铅量1克以内的浮漂灵敏度会比2克的浮漂高,抓口也更加精准。如果钓3米以上的水深,你还是用吃铅量1克的浮漂,那么抛竿之后钩饵下降会很慢,浮漂浮力也很小无法将鱼线绷紧,有鱼要咬钩的时候信号就不能及时反馈到浮漂上。

鱼越大浮漂吃铅量越大。除了因为大鱼生活在深水需要吃铅量大的浮漂之外,还有几个原因:一是大鱼吸食饵料的力气很大,用小漂鱼在吃饵的时候饵料还没有进嘴浮漂就已经有了动作,提竿就会空钩;二是大鱼很警惕,吃饵之前会在饵料周围试探,大鱼游动时产生的水流也会导致浮漂产生动作,提竿同样会空竿。

所以选择浮漂,只追求小漂的灵敏度是不正确的,具体选择多大的浮漂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决定。

选择多大的浮漂首先看鱼竿的长度,只有能准确的将钩饵抛到窝中,接下来的行动才有意义。

接着看水深,水深在一米以内,如果无风无浪浮漂越小越好,吃铅量可以在1克以内;水深在1-2米,可以选择1-1.5克吃铅量的浮漂;水深在2米以上,浮漂吃铅量就要在2-3克左右;水深超过3米,浮漂吃铅量也要超过3克。

最后考虑鱼的大小,例如垂钓水深在3米,浮漂吃铅量在3克以上可以准确抛竿和绷直鱼线。如果是钓体型不大的鱼,浮漂吃铅在3克就足够了;如果钓大体型的鲤鱼、草鱼,那么浮漂吃铅量可能要用到4克、5克。

通过上面这些能够看出来,浮漂的选择没有固定选项,也并不是越灵敏越好。浮漂吃铅量的多少要根据垂钓时的鱼情和水情决定。

能钓到鱼才是王道,选择浮漂要有针对性,一味追求灵敏并不能帮助你多钓鱼。野钓的时候情况复杂,水深、鱼大小、有无风浪、有没有小杂鱼等等都会影响到浮漂的选择,多实战比看理论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