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百万生命历程

发表时间: 2018-09-26 19:06

买了一本儿童文学,只是因为爱猫。

收到之后,被里面的图画设计深深吸引着,好喜欢,每一张水彩画都好精美。

作者佐野洋子(Yoko Sano)1938年出生在北京,在中国度过了9年童年时期。

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设计系毕业。1967年赴德国柏林造型大学学习版画。 主要图画书作品有《活了100万次的猫》《五岁的老奶奶》《我变成了一棵圣诞树》等,其中《绅士的雨伞》荣获“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推荐奖”,《熊爸爸》荣获“日本绘本奖”和“小学馆儿童出版文化奖”。 曾荣获“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新美南吉儿童文化奖”“小林秀雄奖”和“岩谷小波文艺奖”等各种奖项。2003年被日本天皇授予“紫绶褒章勋章”。

这是一部关于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

活了100万次的猫,之前的100万次,一直以宠物的身份存在,当过国王的猫,水手的猫,马戏团的猫;每次生命的终结,都伴随着主人的哀痛,相比之下,猫却一点都不在乎,每一次的生命对他而言,就像是普普通通的一天,没有惊喜,没有悲伤,没有自我,没有一个它袭击的选择的伴侣。

后来,猫不再是别人的猫了。他成了一只野猫。猫头一次变成了自己的猫。猫太喜欢自己了。怎么说呢,漂亮的虎斑猫终于变成了漂亮的野猫。不管是哪一只母猫,都想成为猫的新娘。有的送条大鱼当礼物,有的献上新鲜的老鼠,有的送来了稀罕的草药,还有的去舔猫那漂亮的虎斑纹。可猫却说:“我可是过100万次呢!我才不吃这一套!”因为猫比谁都喜欢自己。

只有一只猫连看也不看他一眼,是一只美丽的白猫。虎斑猫走过去说:“我可死过100万次呢!”“噢。”白猫只说了这么一声。然后猫总是围着白猫说这个说那个,而白猫只是“噢。”

虎斑猫对别人都不理不睬,唯独对白猫那么喜欢呢?

不仅仅是因为白猫漂亮,还因为她是一个优雅有修养的女生。

猫问白猫:我可以待在你身边吗?

白猫终于说了两个字——好吧。就这样,他就一直待在了白猫的身边。

白猫生了好多可爱的小猫。猫比喜欢自己还要喜欢白猫和小猫们。小猫们很快就长大了,一个个离开了父母。

有一天,白猫静静地躺倒在猫的怀里一动也不动了。猫抱着白猫,流下了大滴大滴的眼泪,猫头一次哭了。

从晚上哭到早上,又从早上哭到晚上,哭啊哭啊,他哭了有100万次。

早上、晚上……一天中午,他的哭声停止了。虎斑猫猫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在了白猫的身边。猫再也没有起死回生过。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看完后我有些隐隐作痛,同时我又在思考:为什么虎斑猫活了100万次,不能再活一次呢?如果他还能活过来,他还会选择活吗?

也许不会,因为白猫已经死了。他失去了一生的挚爱,即便活过来,也没有任何意义,生命中已经没有了色彩。

即便他活了100万次,拥有100万次的生命,但它是不快乐的,不开心的,每一次都只是扮演着别人想要的角色,没有自己,他在很长的生命历程中都在渴望和追求得到别人的爱,他尝试了100万次后终于明白,别人的爱都不是属于自己的,也不能为自己带来幸福,所以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他真正需要的是自己爱自己,他也这样做了,并且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当内心强大之后,他具备了关爱别人的能力,他开始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这恰恰是一个人心灵成长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小我(索取别人的爱)——真我(自爱)——大我(爱别人)。

爱是什么?我以前找不到确切的定义,以为爱有很多种,情人的爱?曾经对某人刻骨热恋,以为那是真正的爱,其实那不过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爱和认可;父母的爱?曾经以为只有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最无私最永恒的,其实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尚缺乏安全感时的需要。现在看来,这两种爱都是企图索取别人的爱,事实证明,这两种爱我们都曾经渴望得到,但却无法持久地让自己幸福(人们常说爱情使人痛苦就是这个道理);这两种爱虽然可以让我们获得短暂的愉悦,却愈发掩盖了我们真正需要的自爱,可能我们总要先经历一段弯路,才能走入正轨。

这本书让我对爱有了全新的认识,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自己付出给外界的爱。发现真我,爱足自己是爱别人的基础,当自己真正发自内心去爱别人甚至达到忘我境界的时候,死亡何惧?就如同虎斑猫,死亡对他来说是生命的升华。人们对死亡的畏惧很可能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忘我境界,当生命每一天都像虎斑猫那样,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时,即使死去,也不会有遗憾了。

即便生命赋予你很多次机会,但真正做自己的机会,只有一次。

珍惜,成了现有的代名词,一辈子很短,做你自己人生的主角,爱你想爱的人,下一辈子不一定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