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远足必备:带上这些关键装备

发表时间: 2021-10-01 07:00

对于很多新晋驴友来说,十一假期是拉开第一次户外长线的最佳时节。

而国内长线大多都“身居”偏远山区,要想获得良好的长线徒步,除了对技术、和体力的考验,更多时候我们的装备也起到关键作用。

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关键装备”,你未必用上,但最好带上

保暖急救,谨防失温风险

十一出行,不少地区的雪季已经开始,随之而来的失温风险也逐渐增加。



风、冷、湿,任意两要素都可能会引发失温。当我们在走长线时,你需要带上这些保暖装备,才能规避更多的失温的风险。


专业户外羽绒服——当山友们走户外长线时,仅带上普通的羽绒服是不能够抵抗寒冷和大风的环境的,而专业的户外防风羽绒服是最好的选择。



挑选一款专业的户外羽绒服,需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 填充物,羽绒服的吊牌中会表明填充物的类别,一般分为鹅绒或鸭绒两种。根据颜色的分为白色和灰色,除此之外还有冰岛绒鸭产的黑绒等。同等含量的鹅绒比鸭绒保暖性会更好些。
  • 含绒量,指的是羽绒里面绒的比例,而户外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在80%以上。在挑选户外羽绒服时,可以用手摸捏羽绒制品,试试其手感柔软程度如手感柔软又有完整的毛片,则填充物较好。
  • 充绒量,一般的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450g左右。充绒量和含绒量与保暖性密切相关。
  • 蓬松度,在挑选户外羽绒服时,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蓬松度越高则保暖性越好。一般的户外羽绒服的蓬松度在600-800P,超轻羽绒服和极限条件使用的蓬松度一般在800P。


在户外,通常会采取“户外三层穿衣法”依次穿着排汗内衣、保暖衣和防护外层(冲锋衣或羽绒衣和软壳),羽绒服作为是主力防护外层,是保暖作用的关键。


雨衣——即便你的冲锋衣防水性能非常卓越,也抵不住雨雪的长时间侵袭。专业的户外雨衣不仅防风防雨,还有一定保暖作用。


photo by 青山 依旧


当山友们徒步长线时,常遇雨雪天气难以预料,保持身体处于干燥的状态对预防失温变得尤为重要。


雨衣是阻挡风雨的利器 | photo by 秦超平


请记住,雨衣的作用是雨伞替代不了的,容易撕裂的一次性雨衣更是户外大忌。


排汗袜/防水袜——纯棉依然是禁忌。最好选择高筒,能更长时间地保持脚步干燥,河水过脚也不再冰冷刺骨。

photo by col律


救生毯——这是很少会被山友用到的装备,但户外长线不可不带。


它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救生必备品,体积小便携带,折叠起来只有巴掌大小。

几百克重量,巴掌大小


救生毯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隔绝外界风雨低温。铝膜材质是高反射的材料,能够将人体的散发出的热辐射反弹,从而保持人体的温度。


救生毯可以在紧急时刻或者夜晚寒冷时有效保暖。


你可以将它放在伸手可及的侧包等处,在遇到失温征兆时,确保能迅速打开裹在身上,有效降低体温的流失。

轨迹在手,预防迷路小能手

在往年的十一假期中,就常发生过因迷路而引起的被困事故。


2020年十一假期,2名驴友徒步穿越牛背梁迷路被困,接连雨夜徒步救援。更是在10月3日,保定驴友在阜平爬山因迷路失联。


迷路被困现场图 | photo by 蓝天救援队


因为地形复杂,沿山也找不到道路,再加上对地形的不熟悉根本无法找到出路。


当我们行走在茫茫荒野中,要明白即便有成熟的线路可循,也可能会被随时一场大雪而淹没。

靠记路的方法在地形复杂的路线不一定可靠,因为植被是不断变化的

出行前提前下载好轨迹——相比GPS、地图、指南针,使用两步路下载好轨迹更易帮助山友操作。


使用两步路能让山友们提前对地形、爬升和营地等有所了解。即便是不小心走错路,也能及时帮你找回到正确的轨迹上。

两步路大五台轨迹 | photo by ooO

使用通讯工具,能够联系他人

当山友在徒步长线时,大部分的长线基本都没有信号,不能通过手机联系。


在黑夜、森林、大雾中,或者在队伍拉开过长时,使用哨子或手台便于队伍间相互联系和确认。


photo by 汐颜

卫星电话——每个长线队伍至少配备一台卫星电话,便于意外发生后及时向外界求助。


手台——在山野中行走更能提高安全性的方式,是山友们可以带上手台。通过手台,你能够与前后队友直接沟通。


走长线时,并非人人都会带上手台,因为手台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限制,大多是隔一座山就会阻信号。


如果你没有带手台,可以尽量选择与长线队伍的伙伴一起行走。

照明装备,为你照亮前进道路

天黑走错路,因视野不清而造成的真实案例不下少数。尤其在山友们走长线时,佩戴头灯,便捷携带还能在面对过河、下坡等复杂地形时,帮助你更好的行走。


头灯、备用电源——长线夜晚天寒,佩戴一款200流明以上的专业头灯,能够为你照亮前进的道路,为你一路保驾护航。



选择一个合适的头灯可以看清楚夜路 | photo by Petzl


头灯也能让别人看到你 | photo by Petzl


在户外要尽量做到全面的准备,为了预防头灯丢失或者坏掉,建议你最好同时带上一个应急头灯或手电,避免电量耗尽也准备好备用电源。

将太阳能充电板悬挂在背包上,行进时就能“顺路”补充电力

生火工具,移动式的户外厨房

长距离徒步上下动辄100公里,在无法保证所有人始终步调一致时,你需要保证热源和取暖的问题。


火种、炉具随身带——大多数山友在徒步长线时,高海拔植被稀少的地方,这时你需要带上炉具作为紧急热源以及烧水用。


如果有一个炉头加上一个气罐,就能很方便获得热源 | photo by MSR


还建议可以随身携带一段金属丝的打火镁棒,这样当你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捡个易拉罐吊起来当锅烧水煮面等,天寒地冻可以喝到热开水。

photo by MS

饮食补给,维系身体所需能量

在长线徒步中,你需要有个好肠胃,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吃饭不规律、冷热无常、陌生饮食的挑战。


除了正常餐食,你还需要随身携带一份备用粮,让自己维持身体所需的热量。


应急备用粮——在平衡负重的情况下准备应急食品,它们可以不太美味,但一定是能长期保存、提供必需营养的。

最好质量较轻、携带方便。如小瓶蜂蜜,或是压缩饼干、葡萄干等,这些都能很好的补充身体所需。尤其是能量胶、能量棒,每一个可以提供相当于一顿饭的热量。

photo by pexels.com


长时间在户外,也可以选择携带一些维生素片、不易变质的蔬菜水果,脱水果蔬是不错的选择。

重装,参考5-7天路餐建议:

  • 早晚餐:豆奶、面包、燕麦、泡面、速食饭、脱水蔬菜、肉干、榨菜、馕饼。因海拔的关系影响沸点,非压力锅煮饭或面会夹生或煮烂。
  • 路餐:葡萄干、坚果、饼干、谷物棒、巧克力、士力架、能量胶等易消化高热量食物。
  • 备用食物:重装徒步建议多准备一天或多天的备用食物。

自备急救装备药,保障生命安全

长线一旦进山便难以下撤,尤其在身体不适和受伤时更为难受。即便是想外界求助,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所以你要自备急救工具或药物,以减缓伤情。

应对腹泻——蒙脱石散、补液。在户外因喝生水、吃饭不卫生、不能勤洗手等原因都会让人腹泻。


严重时还会造成脱水反应,使得不能继续前进,这时候你需要抑菌和补液缓解。


在走线前,你可以放些蒙脱石散或其它腹泻类药物,以备遭遇腹泻等不适病症。

应对水泡、伤口——针、消毒剂(液)、纱布、绷带。行走长线最长遇到的就是会磨出水泡,可能由于鞋进水、脚出汗、鞋袜不合适等原因造成。

扭伤或者划伤很可能让一个人丧失大部分行动能力,必须马上处理


这时用针刺破,涂抹红霉素软膏等外用抗生素并且包扎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而不小心被石头划伤、摔倒擦伤等,也应先消毒后包扎,小伤口用创可贴,大伤口要用纱布、绷带。

高反——国内许多长线海拔都在四千左右,尤其在走线的前两天,身体还未适应,最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photo by gogo


而高原反应可大可小,在加重时甚至会引起肺水肿或脑水肿,危及到生命。


应对高反山友可以采取多喝水或提前适应,在不能缓解的情况下,应及时选择下撤方为首选。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